罗霖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610500
摘要 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急救时间、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计选取78例,并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9例设为对照组,接受全程护理的39例设为实验组,并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救治成功率上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上看,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全程护理;急诊重症;急救时间、救治成功率
在现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因外力或者是心理、生活习惯所造成的急危重症较多,这也就要求了临床上的医疗技术要不断的提升。为了能够保证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能力[1],则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并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身体的器官功能。由于常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疗上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所以较多新型的护理方式层出不穷,并且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本文选取全程护理为探究的护理模式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如下是相关的研究流程。
1对象与方法
1.1选取对象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78例,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接受全程护理,两组各有患者39例。
对照组:患者女19名,患者男20名,年龄最小24岁,年龄最大66岁,平均年龄为(40.62±4.53)岁。
实验组:患者女18名,患者男21名,年龄最小25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年龄为(40.41±4.34)岁。
以上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生命体征以及心电图的监测,同时对患者进行氧气的补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及时做好抢救的准备。
实验组:全程护理:(1)接诊护理:在接诊过程中,叮嘱患者家属不得随意搬动患者,并从家属的口中得知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做指导的工作,帮助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援,在到达现场后,做好相关的处理,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返回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史以及基础资料进行完善(2)分诊:在救护车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之后联系医院进行相关的准备处理,到达医院后,即可进行抢救和护理[2](3)抢救配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输送氧气,留置各类管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完善相关的检查工作,随身携带呼吸囊、急救箱以及心电监护仪等,并及时的调整手术室的配备 (4)基础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加强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的观察,并且定期观察手术创口的情况,评估有无感染发生,适时调整体位,给予良好的饮食建议等,降低不良事件(5)预见性护理:对穿刺点以及伤口周边的皮肤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置管部位疼痛等[3],需要做好检查的工作,并对应的做好相关处理,处理过程中要保证动作的轻柔,对于辅助呼吸的患者,需要增加口腔和鼻腔的护理,减少分泌物,保证清洁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
2结果
2.1 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从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一。
表一 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s)
.png)
3讨论
急诊危重患者一般会处于生命体征波动较大且较为虚弱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患者身体内部的多功能系统均会受到影响,而整个急诊的有效护理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重要保障,也是预后效果保障的重要途径。本文的全程护理是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护理理念,其可以全程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并且该护理流程可以贯穿于这个急救治疗期间,以保证护理质量和治疗的效果[4]。在本文的研究中,全程护理的患者在救治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较常规护理有明显的改善,说明,全程护理由于常规护理。
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期间,还需要对家属进行耐心指导,避免患者家属出现错误的护理行为,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还需要提高家属的配合度,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保证病情评估的准确性,缩短分诊的时间,以便尽早的为患者实施干预措施,促进生命体征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实施全程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缩短救治时间,改善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瑜. 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A02):1443-1443.
[2]孙悠昀, 茅安文.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006(004):P.717-718.
[3]严华, YANHua. 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8):49-51.
[4]刘德全. 重症急救患者一体化急救护理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010):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