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千金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监护室应用疼痛护理的干预价值。方法:从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本院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抽取74例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和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意义;实验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意义。结论:在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护理时,使用疼痛护理干预能够优化患儿临床指标,减轻患儿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监护室;疼痛护理;护理满意度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简称先心病,是指在胎儿时期的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出生时及存在的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不利影响,需要进行有效治疗。但疼痛是治疗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需要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解决[1]。本研究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监护室应用疼痛护理的干预价值进行观察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实验组患儿男19例,女18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50±2.10)岁。对照组患儿男21例,女16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42±2.13)岁。两组患儿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协议。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两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生活护理、体位护理、药物指导、环境护理等。实验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第一,为患儿及其家属普及疾病和疼痛知识。将复杂晦涩的医学知识转换成患儿和家属能够理解的话语为其进行讲解,告知家属疼痛是正常的,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并与家属协力护理患儿,鼓励患儿,增强治疗依从性,构建友好医患关系。此外,还应该保证重症监护室的无菌环境,保障患儿的生存质量。第二,为患儿提供安慰和抚摸。患儿往往由于疼痛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儿沟通,用温和的语言进行交流,适当的用手抚摸患儿,给予患儿鼓励,让患儿感到温暖,更好的配合治疗。第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所以,可以利用这一常态,转移患儿注意力,以此减轻患儿疼痛。比如,播放动画片、摆放玩具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安抚奶嘴,使患儿镇定。第四,促进患儿睡眠。护理人员需要为患儿调整到舒服的体位,减少噪音干扰,进行拍背抚摸,促进患儿进入睡眠状态,以此缓解疼痛。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临床指标分为心率和呼吸频率两项指标。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越疼痛。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护理满意度实施χ2检验,临床指标和疼痛程度均实施t检验,P<0.05,对比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和疼痛程度对比
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和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和疼痛程度对比()
2.2两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儿护理后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为15:20:2,护理满意度为94.59%;对照组患儿护理后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为9:18:10,护理满意度为72.97%。经过对比后,χ2值为6.3656,P值为0.011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入住重症监护室的儿童多数是患有严重疾病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类心脏病,包括心脏瓣膜异常、心脏血管狭窄等多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气喘、疲乏、身体肿胀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能引发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临床上治疗此疾病的方式多样,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容易出现疼痛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护理,缓解这一情况。常规护理不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故对患儿采用重症监护室疼痛护理,以此减轻患儿疼痛程度。通过提高患儿疼痛认知、对患儿进行安慰和抚摸、转移患儿注意力、促进睡眠等方式,减轻患儿疼痛,提高舒适度,增强治疗依从性[2-3]。研究表明,实验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意义。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患儿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科学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使用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率和呼吸,缓解患儿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研究使用。
参考文献:
[1]黄秀霞.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监护室应用疼痛护理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21):87-88.
[2]黎秋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6):115-116.
[3]翟丽霞.疼痛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