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燕
身份证号:44028119921202****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医院骨科2017年3月-2019年6月接收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护患纠纷、护理风险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患纠纷、护理风险发生率分别为2.63%和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和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3±1.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中,系统化地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如今,我们的社会逐步迈入了老龄化时代,随着面对的就是老年性疾病。骨科疾病便成为让老年人备受痛苦、折磨的疾病之一,由于机体原因,骨科疾病恢复缓慢,卧床时间长,且并发症多,导致老年人身心备受煎熬、烦恼。老年患者因为其高龄状态且体质还差,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活动时间,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心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风险护理主要通过医患之间相互交流,引导患者采用科学方式进行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促使患者独立解决问题。为了保证有效的治疗,本次研究将探讨风险护理在老年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成绩,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7年3月-2019年6月接收的76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65~94岁,平均(77.2±5.6)岁。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65~94岁,平均(77.3±5.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嘱咐患者活动时应小心谨慎,避免烫伤、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定期清洗床单,擦拭患者皮肤,勤翻身,补充营养,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实施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1)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流程,不定期进行检查、绩效考核,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要求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主动了解患者病情、查阅病例。(2)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效组织骨科工作人员开展知识和技术能力培训,并且在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考核,对于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才能持证上岗。对于考核不达标的,需要继续进行培训与考核工作,确保整个培训工作能够充分得到落实。同时骨科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全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护理质量系统,对互动管理模式的要点进行充分掌握,从而避免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3)加强患者病情监护。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患者病房巡视,警惕患者术后早期休克症状。加强切口引流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敷料干燥。渗血过多时,必须上报医生。(4)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应该科学的划分病房区域的功能,为避免出现意外或烫伤事件,应把暖水瓶和电气远离患者,并限制电气功率,避免火灾隐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宜的病房,并在走廊和卫生间安装防滑装置。(5)预防深静脉血栓:①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回病房后,即刻开始下肢按摩,由远及近挤压肌肉,或通过机械手段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如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逐级加压弹力袜等。通过上述方法,可抑制深静脉扩张,减轻静脉瘀滞现象,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4]。②手术后抬高患肢,小腿或腘窝下不能单独垫软垫,以防对小腿深静脉回流造成不利影响。③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足趾,逐渐加大关节活动范围,加强肌力锻炼。④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输液,防止出现静脉炎。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经过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后,结合本院《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标准》,以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正常护理、护理管理、意外事故)为实际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基于SPSS19.0对骨科住院患者试验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率、护理满意度)以(%)表示,检验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护理人员理论、技能考核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等)以(x-±s)描述,检验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研究组护患纠纷、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n(%)]
3 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在医院救治期间,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危险因素,可直接或间接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护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难以预测性,即护理风险的发生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和突然性、偶然性;(2)难以防范性,由预测性差引起,但需要注意的是,难以防范并不是不能防范,护理开始之前,应该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应对风险预案;(3) 后果严重性,护理风险会引发新的损害,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护理活动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骨科住院患者和护理人员接触时间较多,为了提高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性需格外重视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操作、医疗设备、并发症等均为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而骨科收治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所以风险性更高。基于骨科住院患者的特点,在明确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强化落实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完善管理制度、组建骨科质控小组、提高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培训、加强健康宣教、优化住院环境,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加速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需住院较长时间,而基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并发症等风险较高,从而增加患者生命安全风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且延长了住院时间。结合骨科工作特点,做好骨科住院患者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以及预后。
参考文献:
[1]曾晓燕.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