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梅
昭通市巧家县人民医院 云南 巧家 6546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医院处方制度改革,对处方展开点评。通过对临床用药合理程度进行相关评估,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品滥用和药品使用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成立处方点评团队,每周收集门诊处方、住院处方、急诊处方。通过对收集的处方进行抽查点评,将同类问题归类汇总,以文件形式反馈给医师并督促医生及时调整改正。将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量与医师绩效及晋升挂钩,以提高医师重视程度。结果 医院处方制度改革1年以来,我院处方合格率从66.3%提升至89.9%,用药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从平均每月10.3件下降至每月平均5.6件,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3.2%下降至66.4%。结果 经过处方点评的一系列措施,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升,民众满意度大幅提高,医院处方制度改革有效,还需继续完善。
关键词:临床治疗;处方;合理用药
引言:一直以来,处方权掌握在执业医师手中,药师有审方权,但国内药师的审方权一直未被重视,有的时候药师对医师开出的处方进行建议指正时,医师也大多不接受。医疗行业人员的初衷都是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只有医师与药师相互配合,才能使用药合理性最大程度提高,减少因药物使用不当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最终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
一、资料
通过集中讨论形式,组织制定了具有我院特色的《处方管理制度》,收集从2019年5月17日至2020年5月17日,各科室开具的处方单[1]。集中对所有收集到的处方单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病情,分析开具处方是否能够对患者病情起到控制作用。
二、方法
医院药剂科成立处方点评小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本医院收录药物用药规范培训,3人一组对应一个科室,每周一将从周一至周日的处方收集进行集中点评,每周每科室抽查20张,对处方中各药物给定的剂量进行分析。将问题处方按配伍错误、剂量过大或过小、处方不规范、药物超常使用的大类归类,编辑成电子文件发送给医师,并督促医师学习相关知识及改进[2]。
三、管理措施
每月汇总各科室每位医师不合格处方数量,不合格处方数量最多的医师扣取当月奖金30%,并于院内系统进行公示,以起到警示作用。
拒绝接受药师提出合理处方建议的医师扣除当月奖金30%,并于院内系统进行公示。
每月每科室必须以各种形式集中组织合理用药学习,并做学习笔记。
药剂科处方点评小组负责人,需承担组织编辑合理用药宣传资料,定期更新的责任。
定期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考核药师处方分析能力,考核医师用药配伍规范。
增加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率在临床医师医疗质量考核中的权重[3]。
四、结果
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牙科、妇科6大科室收集到的5760张处方单中有582张为不合格处方单,占抽取处方的10.1%,分类统计结果如下表1。
表1 不合理用药处方类型统计表
.png)
五、典型厨房分析
配伍错误:
患者男,47岁。2019年11月4日入院就医。症状包括:咳嗽,咳痰2年,一周前症状加重。神智清醒,饮食睡眠差,痰中无血,大便正常。诊断为: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处方:左氧氟沙星片,一次0.2g,每日两次。茶碱缓释片,一次1片,每日两次。盐酸氨溴索片,一次1片,每日三次。处方分析:左氧氟沙星片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茶碱缓释片为茶碱类药物,茶碱类药物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时,会导致茶碱类药物血药浓度增高,出现茶碱中毒的症状,加重患者病情,虽然左氧氟沙星影响较小,但是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更换抗菌药物,如不更换药物应对患者血药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剂量不当:
患者男,10岁。2019年10月20日入院就医,症状为:头晕,头痛,低烧,饮食较差嗜睡,喉咙痛,持续约3日。诊断为:感冒。处方:马来酸氯苯胺敏片 2mg 每日两次。复方川贝枇杷露每日24mL。酚麻美敏片2片,6小时给药1次。头孢克肟胶囊25mg,每日2次。头孢丙烯片每次1片,一天2次。处方分析:根据儿童用药规范, 6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酚麻美敏片的儿童用量是:6~12岁儿童每6小时服用1片,24小时不超过4片,本处方中的用量已是标准要求的2倍,对儿童会产生较大的不可逆转的肝肾毒性。而头孢克肟胶囊和头孢丙烯片,均为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第三代头孢类药物主要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对于单纯性感冒而没有扁桃体发炎的患者来说并不适用,且对于儿童来说5种药物同时使用会增加儿童肝肾负担。
处方不规范:
在不符合规定的73张处方中,有21张为字迹不清晰,难以辨认。19张为缺少必要内容,如前记,正文,后记。2张为医师签名与留样不一致。31张为记录药品的剂量、数量、规格等书写不明确,用法用量模糊。处方书写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医师并不重视。规范的处方,有利于提高医疗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同时约束医师工作的规范性。
药物超常使用:
患者女,19岁2019年9月19日入院就医,症状为:流鼻涕,头痛,全身乏力,饮食较差2日。诊断为:感冒、咳嗽、鼻炎。处方:中联鼻炎片,一次3片,每日3次。抗病毒口服液,一次一支,每日3次。牛黄解毒片,一次3片,每日3次。鼻渊通窍颗粒,一次1包,每日3次。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肾素片,一次2片,每日2次。清开灵口服液,一次1支,每日2次。处方分析:此张处方开了7种药物,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处方中的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和复方氨酚肾素片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按医嘱服用的话,对乙酰氨基酚成人每人每日2000mg的最大摄入量,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肝肾毒性。其次,中联鼻炎片和鼻渊通窍颗粒中均含有中药苍耳子、连翘等7种中药成分,两种药物大部分药材药性相似,功效相同,叠加使用会增加患者肝肾代谢的负担。
结束语
我国近年来开始重视临床药师工作,向国际医疗水平靠齐,越来越多医院的临床药师获得处方点评的权利,为患者用药安全性提供双重保障。对医院处方制度改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药师进行处方进行点评,及时反馈,根据问题调整改正,增加学习任务等一系列措施,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大幅降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也有所下降,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在大众心理留下良好的口碑,与此同时增进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保仁,孙凤利.对基层医院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思考[J].光明中医,2020,35(08):1259-1260.
[2]柴婷婷.某基层医院2018年门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2):225-227.
[3]熊云华,蒋诗琴.基层医院5695张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9):2723-2725.
[4]彭燕琼.我院2014年1-6月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09 (17):135-138.
[5]龚柳阳,冯加喜.个体化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1例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11 (2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