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公路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它分析了不同路段,不同路面结构,不同交通环境下路面上不同类型的疾病,以及原因,并结合了公路建设工作中的工作实践。拟议的各种路面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交通量的增加,车辆数量逐渐增多,再加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各种类型的道路路面疾病并不少见。介绍了常见的路面病害,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解决办法
1.旧路病害调查与分析
1.1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路面的损坏情况。沥青路面的主要疾病是:裂缝,麻面,车辙和下沉。通过调查确定疾病类型的数量和损害程度。
分析当前的路面疾病,可以认为沥青路面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1)温度裂缝
根据对疾病调查结果的分析,路段存在规则的水平裂缝。分析表明,项目区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环境温度,材料,结构厚度和交通负荷的综合作用容易引起温度收缩裂缝。
(2)载荷型裂纹
载荷型裂纹是主要由驱动载荷引起的裂纹。其发生的原因有:随着交通的迅猛发展。原路面强度日趋不足,无法满足交通量快速增长,车辆负荷明显增加的要求。沥青路面疲劳过早损坏,沥青路面迅速开裂。
(3)结算不均
对于具有较高填充量的路段,路基压实不足,路基土壤将逐渐固化并在路基的重量作用下沉降。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不仅会引起路面沉降病,而且是造成纵向裂缝的原因之一。当路基在某个方向上的沉降幅度不一致时,会在路面上产生内应力,最终在反复的车辆载荷下会发生结构性裂缝。填充度越高,纵向裂纹越严重.
(4)基层强度不足
根据调查,在患病的路段存在许多反射裂缝,基础层的裂缝已经反射到路面。应该采取岩心钻探样品来确定基础层的用途。
1.2水泥路面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路面的损坏情况。水泥路面的主要病害有:表面裂缝,剥落,坑洼,地板空,平整度差,病害的种类和损坏程度通过调查确定。
分析当前的路面疾病,可以认为水泥路面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1)路面基层和路面强度不足
路面基础层和表面层的强度不足也是导致板破裂的原因。作为混凝土路面的基础层,首先需要高强度,完整性和水稳定性。在某些水泥路面上使用的基层强度不是很好。另外,由于诸如基础层未压实的构造原因,基础层构造没有被均匀地混合和压实,并且在某些地方存在松散现象,并且基础层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在驱动载荷的作用下,混凝土板底部的拉应力会增加,即使在超载和超载车辆的作用下,混凝土板也可能产生过大的载荷应力并造成强度破坏。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原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局部截面的厚度未达到设计厚度,并且混凝土配合比不满足设计要求,从而降低了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在强载荷下,混凝土路面不能承受由载荷引起的垂直载荷,逐渐出现裂痕。
(2)超重荷载的作用
超重负荷的影响也是混凝土路面破损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大多数车辆已进行了改装,车厢已加高,横梁已被加厚等。载荷远远超出了设计承受力,会形成疲劳断裂,大大缩短了正常使用寿命。
(3)设计施工缺陷
设计和施工中的缺陷会导致混凝土路面的各种疾病。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的道路疾病变化最快。原因是该设计不够准确,无法预测流量。基础层和表面层的设计厚度太薄。设计期间的等效轴负载根据本地车辆的额定负载转换。近年来,交通量迅速增加,超载和超限车辆的数量也在增加。这种设计不再适用于转换等效轴负载。根据当时的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将大大影响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2.路面处理方案
2.1沥青路面处理
2.1.1摊铺前的疾病处理措施
旧的道路疾病应在覆盖和加固之前进行修复和整平。除常规维修外,还应在病害严重(例如沉陷)的路段开挖表层和部分基层,并用耐水砾石平整.
1.裂缝病害的处治
对于旧路纵向和横向缝的疾病,请结合相关规定:缝宽度小于5mm的裂缝,首先清除缝中的碎屑和灰尘,然后使用稠度较低的热沥青(如果使用乳化沥青,则使用将接缝弄湿),以大约接缝深度的2/3的深度倒入接缝,填充干净的石屑或粗砂,然后夯实,最后清除溢出接缝的沥青,石屑和沙子;接缝宽度大于5mm对于裂缝,请先去除已经松动的裂缝边缘,然后在接缝中填充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接缝湿润时应使用乳化沥青混合物),并夯实。
2.坑洼病的治疗
对于老路坑洼问题,结合有关规定:按照“圆孔方填,斜孔正填”的原则,画出要修复的等高线,沿画出的等高线挖至稳定处,深度应不小于原始坑的最大深度。去除凹槽底部和壁上的松散部分,灰尘和碎屑,并在沥青的粘性层上涂漆,然后填充沥青混合料并进行平整和压实,压实度满足规格要求;如果由于基层的局部强度不足而造成基层损坏而形成的凹坑和槽,则应将基层完全开挖,然后用新材料代替并压实。压实达到规格要求后,应最终制成表面层。
3.裂开病的治疗
对于轻度裂缝,请先清除接缝处的碎屑和灰尘,然后将低浓度的热沥青倒入接缝中,最后添加细粒沥青混凝土以覆盖表面。对于基础强度不足引起的严重裂缝和病害的路段,具体的处理方法是:对病害的原始人行道和基础层进行铣刨和刨平,更换水泥稳定的砾石和中粒沥青混凝土,压实度应达到98%,并且应在残茬上均匀涂抹一层粘性层油,以确保新的沥青表层和旧的沥青表层更好地粘合。病害处理完毕后,将细粒沥青混凝土覆盖。研磨后,清理凹坑,在新铺设的基础层上喷涂渗透层油,然后喷涂绿色密封层,在沥青混凝土表层之间铺设粘性层油。
4.块状裂缝病害的处治
在块状裂缝非常严重的病害路段,具体处理办法为:对此病害处的原面层及基层进行铣刨,然后换填水泥稳定碎石和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最后再统一加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
5.车辙病害的处治
对于老路出现车辙的病害,结合相关设计规范: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而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面层;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将凸出的部分清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并找平、压实;因面层与基层间有不稳定的夹层而形成的车辙,应将面层挖除,清除夹层后,重作面层。
2.1.2沥青路面处治方案
1.根据现场调查分析,如果旧路交通量不大,使用情况良好,主要病害为裂缝和小规模车辙。采用对旧路沥青面层进行病害修复,喷洒黏层沥青后其上加铺沥青处治方案。
2.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分析,如果路段交通量大,路面使用状况良好,病害主要为裂缝和小部分车辙。采用铣刨原有面层后等厚度加铺的处治方案。
3.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分析,如果旧路使用情况良好,交通量较大,重载车较多,主要作为集散道路在使用,主要的病害有裂缝、龟裂、坑槽、车辙、麻面、深陷等,大部分的常见病害在旧路中均有体现。因此,本次可以采用补强的处治措施进行路面改造,具体为:铣刨旧路面层和一层基层,视基层情况,若下基层使用情况良好,则对下基层修复整平后在其上加铺水泥稳定碎石,若下基层依旧较差则继续下挖至底基层,对底基层修复整平后其上加铺水泥稳定碎石,并加铺面层。
结束语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解决了公路桥梁的许多支座问题,提高了施工质量水平。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对公路路面病害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孟丹.公路路面病害方面分析处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9,000(005):P.88-88.
[2]吴流.关于公路路面病害处理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