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86
摘要:目前基于互联网技术档案管理缺乏管理法律体系,档案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存在安全风险。为推动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进程,切实发挥档案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转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转变档案查询利用方式,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强基于互联网技术档案管理法律体系建设,强化档案现代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数据库,建立健全档案网络安全体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探讨
一、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概述
1、科技档案
科技档案,是科技人员在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记录,其保存形式有:文字、视频、图片图表图纸、数据等。科技档案的适用范围包括科学研究、基本建设等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科研活动的始终,规范完整的科技档案,不仅是对科技研发的真实记录,而且有利于科技的传承和进步。
2、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指的是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和存储技术,对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进行管理模式、利用模式上的革新。现代化的科技档案具有系统化、定量化、信息化、智能化四个显著的特征。系统化,即科技档案并非因内容不同而相互割裂的,而是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形成的体系。科技档案打破传统的手工录入、存档及查阅,利用计算机录入、鉴定、筛选及查询档案,对每一套科研档案形成完成的电子目录。定量化,即把科技档案相互之间的联系用数字形式表示出来,建立数字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预测未来或调整方向。智能化,即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将科技档案内容进行转化,形成数据化材料,并对其进行编辑和分析。智能化的科技档案查阅更加便利。这种管理形式,必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管理模式,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流档案管理方式。
二、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标准化程度低
档案工作标准化指的是国家或国际社会为了统一规范档案工作相关概念,避免重复性工作而制定的共同准则。档案工作标准化是有关单位开展现代化工作的依据及前提。我国档案管理执行国家档案局执行的档案行业《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标准性文件。但由于科技档案自身的复杂性,我国至今没有针对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规范标准类文件。各地区各单位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管理比较分散。各地区各类型的档案执行不同的收录及管理标准。在硬件建设上,各单位大都立足自身资金等情况有选择得配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设备型号不一而就。有的单位档案管理设备甚至达不到软件运行标准。在软件建设上,档案管理软件没有统一的研发者,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已经研发软件的地区和单位水平参差不齐,且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共享性差。大部分软件功能单一,或无主题标引、或数据录入不完整,可利用价值不高。标准化程度低使得大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只能发挥辅助管理的作用,档案共享、远程查阅等功能都无法实现。
2、档案管理投入不足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不少地区和单位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工作,领导层对其重视程度也普遍不高。这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的经费捉襟见肘。资金的不足则无力承担档案现代化的设备之需。这种情况在基层单位尤甚。
有点基层科研单位,至今还是一间房、一个人,现代化建设、数字化建设对很多基层单位来说难比登天。
三、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对策
1、加强标准化建设
如前所述,档案现代化的内涵是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的协作,而档案标准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科技档案的共享是提高其价值的必经之路,共享则必须要求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数据格式、运行环境、信息传递途径等。笔者建议,应针对科技档案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档案管理标准,统一领导;各单位遵循标准,弱化本单位的特殊性,推进档案现代化工作。
2、培养专业型人才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档案管理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应熟练掌握前瞻性档案管理理论知识即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做到专业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通过教育培训和自学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发展。选择业精德强相对固定人员为档案管理者。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枯燥,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应选择熟练认真的在编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避免人员频繁流动而发生档案泄密。
3、强化现代化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管理的意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重保管、轻利用”,科技档案存档即意味着该项工作的结束。档案查阅和利用处在被动“等客”的状态;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观念则是共享的、开放的。这就要求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主动式服务理念,在保证档案不泄密的前提下强调档案现代化建设中的“共享”“便利”理念,让科研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各单位决策层或领导层应加强对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应定期听取档案管理工作汇报,了解档案工作现状,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单位互通有无,互相增补。
4、加大档案管理投入
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是确保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人力投入在前文中已有述及,物力及财力投入则需要经费的保障。现代化管理模式必然需要管理经费的增加。笔者建议,各单位档案工作经费做到年初有预算安排,或有专项资金支持,根据实际情况添置空调、电脑、扫描仪、监视器等必需设备,保证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硬件基础。总之,在处处讲科技的信息化时代,科技档案已经超出了原有的内涵,其重要性及可利用价值将会越来越高。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已滞后于信息化时代的需求。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大势所趋。各单位,尤其是科研设计单位,在档案管理上有必要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进程,推动我国档案事业迈向信息化。
5、建立稳定的数据库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档案管理,一般以数字形式保存档案信息,并利用互联网传输、即时传播和发布档案数据信息。可见,档案数字化管理已成必然,这要求建立数据库并保证其稳定性。数据库在符合网络传输标准的基础上,还应便于档案管理人员使用与阅读,能随时检索档案信息。所以,应使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建立数据库,增加使用期限,降低更换频率,强化安全管理为数据维护,切实提高基于互联网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结束语: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互联网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并且将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主动的推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