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应策略探讨 梁毅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梁毅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城乡发展速度大大提升,在此趋势下,各地政府结合城市发展需要与规划,不断变化土地管理方式方法,改进相关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的使用效益,改善了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陆川县沙坡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城乡发展速度大大提升,在此趋势下,各地政府结合城市发展需要与规划,不断变化土地管理方式方法,改进相关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的使用效益,改善了当地农民生活水平。不过,在具体的土地管理实践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管理造成了诸多制约,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与人民利益保障,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面临着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土地管理不足具体原因,制定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解决问题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村土地资源;对应策略;主要问题
        引言
        土地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完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推进意义,它能够最大化的促进土地利用,是一个国家合理使用和规划土地的准则和规范,因此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对我国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办法的完善与创新,还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
        1.1农民耕地矛盾严重
        首先,从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来看,农村人口仍旧庞大,耕地面积快速减少,自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土地管理按照分配后具有30年不变的制度,导致很多农户家里新出生的小孩无土地资源可分,老人去世后土地资源未及时上交,引起土地资源分配不均的严重问题,该情况在土地少、人口多地区尤为突出。部分农户觉得土地资源用来播种粮食难以达到预期经济效益,所以土地资源在使用中进行苗木、花卉种植,甚至个别农户私下进行非法土地非法交易,以上均与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相背离,同时容易进一步减少耕地面积。其次,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很多地区农民选择到城市外出务工,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水平,当地农村出现无人种植耕地的尴尬局面。造成土地资源大面积荒芜,尽管国家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种植相关扶持政策,给种植土地的农民相应补贴,不过因为相较于外出务工而言,种地效益更低一些,所以大部分农民依旧继续外出务工,无法从根源上很好的改善耕地资源荒芜的无人种植现状。
        1.2土地流传不够规范
        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也就是承包土地使用权,农民群众得到转让效益,加快土地规模管理效果。结合法律要求农村地区的土地流传不可以大于二轮承包期限,不可以擅自更改土地用途。但是实际的土地流传存在较多不规范与不科学的地方,不仅是更改土地使用途径,甚至土地流转期间不签订法律文件,降低土地承包效率。首先一些地方处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而把土地统一化承包到对应企业或者个体组织机构中,包含温泉度假区;其次还变相对承包期进行延长,然而一些机体组织和承包方签订的文件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延期条件,对土地进行长时间的承包;最后是制约农村群众效益的获取,农村地区土地在具体承包期间总是通过政府进行主导,话语权受到政府的牵制,群众只能选择听之任之,若政府自主降低承包费用,势必会影响群众效益,导致土地流传不够规范。
        1.3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相对混乱
        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来,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多次,虽然政策上农村土地是属于集体所有、集体进行管理,但实际上在农村土地的使用和管理上十分混乱。很多荒地现在变成了林地或者耕地,很多过去的林地或者耕地变成了荒地。但这些却缺乏相关部门的登记和确认,在农村的土地使用中经常会出现村民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往往最后还得靠乡村干部进行矛盾化解。还有一些现象是,乡村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侵占一些常年被弃用的土地,甚至以招商引资的名义侵占农民们的耕地和林地。


        2改善农村土地管理策略
        2.1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经验积累,目前已经逐渐形成趋于去完善成熟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自身要对制度内容有充分了解,也要将其宣传给农民群众,创新宣传途径,采取微信公众号、电视新闻、广播、到户宣传等策略,让农民群众可以在简单易懂的宣传内容下,通过多条宣传渠道理解国家土地政策,便于群众接受和配合土地管理各项事务。基于了解状态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执行过程,群众能够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实现自身合法权益维护,与此同时自觉履行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中的义务,科学划分权利与义务,促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向着规范化方向不断迈进。着力打造健全稳定和谐公平的承包关系,保证农民群众的土地承包参与均为自愿和有偿,对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创新探索,坚持“边探索、别实践;边研究、边总结经验”的道路,使所开展的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切实突破以往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障碍与束缚,令这项工作流畅的落到实处。
        2.2健全土地登记机制,完善土地管理体系
        健全农村地区土地登记机制,促使农村土地行政将审批模式改为登记管理模式,不只是保护好群众对土地的使用权,还可以完成政府职能的巧妙转变,便于土地资源公平分配形式的凸显,给农民群众提供平等的权利。由于农村地区的家庭存在独特的生命周期,且对应劳动人口占据的比例呈现差异化,因此土地权益配置角度要彰显公平与公正的原则,也就是说把农村土地使用权给农民,废除以往的人口分配机制,这样农民群众在家庭内部选择继承手段或者在家庭外部选择买卖手段处理土地的使用需求。在此期间,对应单位要实施土地改革,坚守自身岗位,明确责任感意识,做好土地管理准备。
        2.3落实土地确权政策
        土地确权是指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按照法律和相关政策的规定,确定在某一范围内土地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内容。土地确权的必要性在于客观上淡化了对空间信息的管理需求,也为农村土地的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土地确权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强化物权保障,让公民享受到个人权利,也有利于强化承包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为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农民也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用来进行第二次创业,也更有利于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的各项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原始依据。全面落实土地确权政策需要针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遇到的具体问题,出台全国性的指导意见。比如,在实际土地确权管理过程中要以有偿使用和补缴等方式来将农民所属宅基地进行登记,主要登记宅基地占地面积等。为防止日后因宅基地归属问题而出现纠纷,首先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比如对相关的费用进行补缴,或者有偿使用等方式来来将宅基地合法化;其次在相关土地所有权单位对宅基地的买卖合同流转行为进行认可之后,宅基地同样可以。
        结语
        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些许问题,要想全方位地提升土地管理效果,需要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案加以处理。并且农村土地管理是国家基础国策,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只需要政府等单位严格实施自身职能,还要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面保护土地资源,不断建设完整的土地管理结构,最大化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赵羽.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J].南方农机,2020.
        [2]白洪芳.浅谈农村土地确权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农经,2020(05):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