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镒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相交,如果位于城市规划区域外,一般常见为三路或者四路交叉,被交的市政道路由于线位选择相对自由,立交交角和相交道路数量均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一般按照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推荐的立交形态均能满足总体布置的要求。但如果高速公路,特别是城市近郊的绕城高速,穿越城市规划区域时,由于规划用地对路线走廊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异形立交的情况,国内设计行业对此类立交往往又缺乏足够的研究,往往立交形态过于复杂,主要体现为在此类立交位置产生拥堵或者驾驶者大量走错出入口的情况。鉴于此,本文对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适应性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衔接线
引言
新时期,交通建设的发展不应停留在追求数量的阶段。追求质量发展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发展问题、实现道路与城市道路发展模式融合、缓解源城市拥堵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提出的道路与城市道路一体化发展模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加强发展理念、管理体制和机制、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协同与整合。促进两者的协调整合和整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提出的整合发展模式和方法需要在今后的建设规划中逐步探索和验证,整合发展模式的概念和形式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两者整合发展的可操作性。
1衔接线
衔接线通常呈现出放射线的形状,指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外部的交通干线道路上形成的路线。连接线构成了城市的交通系统,也是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非常多样,主要在城市道路和对外交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曹征作用。交通要道和城市公路之间的节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衔接线。这些节点的数目和特定位置决定了衔接线的一般规划和位置,通过对节点数的设置,使道路之间实现对接。确定匹配线的数量后,可以固定出入口选择。
2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影响因素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体系是一个综合体系,其影响因素多。一方面,在对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进行规划时,需从构建区域交通发展圈的角度出发,认真考虑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需对城市空间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城市远期空间扩展的需要。衔接工程往往伴随着大型的多层立交而具有独特的交通与环境特征,必须充分重视它与环境协调发展,保持和延续城市特色与文明,满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同时,从交通工程角度出发,衔接工程还应满足通行能力相互匹配的功能要求。
3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适应性分析
3.1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
公路通行能力表明公路可以承受车辆通行能力车辆通常是车辆,如果有其他类型的混合动力车辆,则根据小型客车的车辆通行能力计算道路通行能力。运输能力的计算假定道路和设施保持不变,其他有利条件也保持不变,因此公路运输能力分为三类。服务能力是衡量某条公路质量和效率的一个指标,而某条公路的服务能力相对较高,为公路使用者提供了更好的信息,使他们更方便、更灵活。服务水平是一个代表乘客感受的概念,通常由许多因素共同定义,服务水平和水平不同,以便司机在驾驶车辆时有良好的经验。从第一个服务级别到最后一个服务级别,这意味着流量密度和速度都在变化,流量范围越来越小,密度越来越大。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操作条件,第一级服务水平意味着司机可以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以非常舒适的状态驾驶车辆,而最后一级服务水平意味着车辆操作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个非常舒适的状态当中驾驶车辆,而处于最后一个等级的服务水平,则是指车辆的运行情况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为此时的交通流量是饱和的。
3.2衔接线与城市道路的节点形式
城市道路上有很多形式的结点,如果城市的主干道系在高速公路上就会有很多东西然而,这种情况在中小城市并不常见,主要是因为它们较小,但在大城市可能很常见。这主要是因为衔接线在连接城市时对城市道路和公路的运作影响更大。对于这些特大城市,设计者需要更详细地了解城市的衔接线和外部主要道路标准以及周围土地的使用情况,以便衔接线的每个节点都能在特大城市的道路和公路开发中发挥作用。因此,设计师需要研究和研究不同的连接方法。
3.3规划计划的融合
城市道路和公路有自己的规划和建设计划,这些计划在规划或制定计划时往往不同步或不协调,造成网络和模型一体化方面的重大差距。目前在国内外提出的一体化发展新办法可以得到考虑,并应尽可能与城市道路规划协调一致,并使这两个计划有一定程度的一体化。道路规划网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当城市选择外部网络模式时,它将选择环形+环形模式,因此道路网络规划必须侧重于城市边缘道路网络如何连接到快速环形线和城市内部的半径,以形成区域内总体上有效的道路网络结构。
3.4发展理念的融合
道路和城市道路的发展要求LULU把安妮分开。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首先需要整合发展概念。长期以来,高速公路交通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城市之间的快速通道,它也运行着高速公路两侧的城市配送中心。城市道路在解决交通通道、街道服务,尤其是城市慢行交通服务方面有不同的功能。他们的发展理念逐渐疏远。道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应从长远角度出发,并预留长期衔接条件。公路建设和发展应考虑未来的城市化形势,城市道路建设和发展还应考虑未来与周边道路衔接的可能性。两者应该相互适应,实现发展理念的融合。
3.5半苜蓿叶形互通设计
半苜蓿叶形互通设计的通行能力略低于喇叭形互通设计和Y形互通设计。它更适合于冲突点多、流量少的互操作性位置。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相互替换设计,半立体式立交的设计设定为交叉口和平交。有两个完全独立的坡道,收费站安装在每个坡道位置,实际运行。半苜蓿叶形互通设计的水平和垂直指标与喇叭形互通设计相同,安装面积最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不影响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在交通流量较小的地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结束语
城市道路本质上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按照相关交通技术条件铺设的交通道路,主要是为城市自身服务。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动态载体。高速公路则主要是连接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要道,是支撑人流、物流、信息流移动的基础设施,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所依托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两者是相互独立但同时也是相互依存的系统,必须确保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之间有良好的衔接性。
参考文献
[1]蔡晓,杨新春,韩海,蒋国为.高速公路城市段置换为城市道路的收益测算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9,21(04):65-69.
[2]黄俊,曹林涛.高速公路、快速路进入中心城区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07):1-6.
[3]王超.公路和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设计研究[J].华东公路,2019(02):89-90.
[4]童恺旻,李翔.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共用交通走廊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04):1-6.
[5]徐飞,魏景丽,刘颖慧.公路与城市道路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交通工程,2019,19(02):61-66.
[6]刘丁.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互通设计探讨[J].交通世界,2019(36):20-21.
[7]汤震.新建城市道路与现状高速公路交叉工程方案比选[J].中国市政工程,2019(05):73-75+7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