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灌浆技术研究 施乐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施乐
[导读] 摘要:建设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将带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身份证号:23082819910607XXXX
        摘要:建设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将带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满足群众生活需求。随着全国的大范围经济开发,建筑工程数量也在增多,施工技术研究开始深入。在灌浆施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了影响,业内技术人员在分析原因的同时,也制定出了一系列对策。总的来说,灌浆施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好施工技艺,完善施工技术,控制材料质量,加强施工监管。未来还需要在新型施工技术的研究上加大投入力度。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浆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是维护好国民正常生活节奏的前提依靠,灌浆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决定作用。因此,施工管理人员需合理运用灌浆技术并做好管控措施。
        1 灌浆施工的概念
        灌浆施工指的是将固定性的与流动性的两种灌注液体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继而再以相关设备将其压进建筑体或其产生的缝隙当中。该施工工艺的技术原理是:先在建筑物里面灌注液体,使这些液体冷却扩散,待其彻底冷凝后,目标建筑便会形成固化结构,从而起到良好的防渗作用。然而,由于灌浆施工中涉及许多内容,因此若想保证施工操作顺利进行就务必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统筹考虑。灌浆施工时必须设置好相应的参数,唯有如此才可以去确保后续灌浆施工的顺利进行。
        2 灌浆孔钻孔工艺
        2.1 钻孔斜率标准
        灌浆前,先要在建筑结构上进行钻孔,而在钻孔时不仅要让孔壁保持垂直,而且也要使直孔保持竖直且孔间距合适,尤其是帷幕深孔,若其间距较小则需严格测斜。
        2.2 钻孔顺序
        灌浆操作务必要依据标准的步骤要求来依次展开,先完成一序孔的灌注,接着再处理第二三孔,如此一来便能够依照前孔来检查后孔。检查时不仅要采取压水测试,而且要观察孔能否正常吸水,唯有吸水性符合要求后,才可以确保后续灌注工艺顺利展开。
        2.3 冲洗钻孔与裂缝
        灌注开始前,施工人员必须要对灌注孔与缝隙进行冲洗清理,一般而言,可以采取高压喷洗以及多次低压冲洗等多种清理方式。施工人员要依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针对性的冲洗方式以除去孔当中的灰粉残留物,从而确保浆液与岩石之间的有效贴合。冲洗灌浆孔期间,可以依据钻杆原理来借助压缩空气与压力实现循环吹洗。如果灌浆孔结构完整且岩层面裂缝很少,则仅采取低压冲洗即可。
        3 浆液材料要求
        灌注液体常由多种材料以合理比例配制而成,一般为水、水泥及其添加剂等,还可以加入适量的膨化材料以防液体收缩。浆液制作好后养护一周,并合理控制抗压强度的范围,浆体长度控制于7.07cm,宽度控制于1.50cm。同时,要维护好浆体的保水性、和易性以及可泵性。灌浆时,控制浆液流动度<26s,对于未添加减水剂的水泥浆,要求其流动度>16s,而对于添加减水剂的水泥浆,则要求其流动度为12s。浆体流动度不宜过小,多控制于20-30s,由此观之,在浆体中添加减水剂当为制作浆液的最佳方案。
        4 灌浆方式
        4.1 循环式灌浆
        在灌浆的实际操作中,常以如下两种方式来完成灌浆:(1)孔内循环:注浆于管中心部位的空白区域;(2)孔口循环:液体的纯压力灌注。循环式灌浆可以提升孔内液体的流动性,从而防止由于颗粒下沉而堵塞管道。
        4.2 纯压式灌浆
        应用纯压式灌浆能够沿着灌浆管将浆液直接压进钻孔,不必采取循环灌浆。当建筑物层面出现较大的裂缝时便可以选择此种灌浆方式,但必须注意灌浆孔要处于10~12m,不宜过深,要选择浓度较高的浆液进行灌注。虽说此种灌注方式具有许多优势,但其也有不足之处,会使浆液难以冲出缝隙,从而减慢灌注速度而致使工程延期完成。


        5 灌浆方法
        5.1 由下而上分段法
        此种灌浆方法指的是以3~5m为一个节段采取分段灌注,若选择分段塞孔灌注则务必要配置好灌浆塞,而且要在灌注过程中确保中下段与上段能够连续展开,从而减少在此期间搬运灌浆机械设备的时间以提升灌浆施工的进度。值得注意的是,此种灌注方法仅仅适用于岩层比较坚硬且岩层倾角偏小的条件下,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若不满足上述条件时施工人员便需及时完善施工规划。
        5.2 一次灌注法
        一次灌注法指的是一次性完成对于灌浆孔的灌浆处理。因此,灌浆操作者必须确保灌浆孔深度<10m、建筑物裂缝小且透水性小。如果灌浆孔内不同位置的压力大小不一,则必须舍弃此种方法,可以选择分段灌浆法完成浆液的灌注操作。
        5.3 由上而下分段法
        由上而下分段法适用于在破碎岩层区域展开,此种方法要求高压灌注。在采取此种灌注方法时,当灌注孔钻至3~5m深时,施工者便需仔细清洗该处灌注孔,而且在确定上段浆液彻底凝固以后才可以继续展开下端的钻孔以及灌浆操作。这种方法在施工期间极易浪费工作时间,而且与之有关的灌浆机械设备需要频繁移动,从而便会拖延施工进度。
        5.4 灌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在灌浆施工当中,务必要确保所需灌注建筑物具有足够数量的灌注孔,一般要求为4个孔上下,而且要对该区域混凝土的规模、各缝隙的大小差异以及各种灌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严格检查。同时,还需确保灌注孔及其灌浆嘴的尺寸达到规范要求。在真正灌注浆液之时,必须要由沉降显著的区域逐渐向未有显著沉降的区域依次进行,从而确保灌注的可靠性。
        6 灌浆技术的质量管理措施
        灌浆施工当中涉及钻孔、检孔、灌注以及压水检查等多项内容,其施工环节较多,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务必要做好对于灌浆施工技术的控制管理控制。在这些流程当中,尤其以灌浆压力控制与质量检验环节最为重要。故而,接下来笔者将针对灌浆压力控制与质量检验进行叙述。
        6.1 合理控制灌浆压力
        为了合理控制好灌浆压力,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措施:(1)一次性升压:常用于透水性不佳且建筑物缝隙较小的条件下,在落实实际情况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检查灌注孔的深度,控制孔深度<10m;(2)阶段性升压:常用于透水较强或缝隙偏大的条件下,此时为了确保压力符合规范,施工人员必须对压力进行分阶段控制。唯有合理控制灌浆压力,才能够确保灌浆施工顺利进行。
        6.2 灌浆技术应用的质量检验
        由于灌浆施工在完工后难以通过外观现象来进行查看,因此为了确保灌浆施工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不仅必须仔细研究相关资料、严格检查灌浆孔形态,而且还需采取压水测试以完成对液体胶凝状态的检查。在进行单孔压水测试时,必须分三个步骤来进行。
        7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是保障国民正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而灌浆施工的可靠性是搞好建筑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在灌浆施工中,想要取得明显的效益就务必要掌握完善的施工工艺极易合理的监管措施,唯有如此才能够全面提升灌浆质量。
        参考文献
        [1] 熊杨, 李俊华, 孙彬,等. 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料强度及影响因素[J]. 建筑材料学报, 2019, 22(02):110-115.
        [2] 段然, 聂静男.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灌浆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
        [3] 贾振球. 灌浆加固法在既有建筑物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应用讨论[J]. 居舍, 2019(15):180.
        [4] 顾侠. 浅谈装配式高层建筑套筒灌浆施工技术[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04):716-717.
        [5] 杨国刚, 朱海军, 吴文选.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灌浆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9, 207(01):3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