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思聪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摘要:施工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监理职能是从项目立项到工程竣工,每一个时间段的监理。也可以说,工程项目从立项到最终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监理过程。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从战略决策到设计构思,从基础夯实到混凝土施工,从投入使用到细节维护,乃至整个建筑物的拆除。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愈发强大,尤其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方法也不断的完善着。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的舒适度和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等部门应有效监督建设工程质量,提高施工生命周期。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具体模式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方法
1. 引言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正在拔地而起,而建筑行业的规模和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大。面对建筑业的巨额利润,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导致从业者越来越多。面对高建筑消费,居民对工程质量水平的要求也与时俱进。因此,不但要在具体的施工工程中落实“安全为重、预防为先、全面治理” 的施工安全防护标准,建设监理等部门对建筑项目的实施进程、消防安全管理、水电设备等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以数字现实为基础,信息可靠,传输及时有效。可以说,为了顺利开展监理工作,可以将各部门的信息有效衔接起来,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促进工程质量监理工作在全生命周期内稳步提高。施工质量控制不仅指建筑结构,还包括环境保护、功能维护等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工作。因此,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就是建设项目的存在。在自然时限内对决策准备、行动执行、后续维护等各项工作进行监督。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的启示主要有:构思决策、资金和人力准备、检查维修等。也就是说,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督的任务,就是对工程全运行、全周期的质量进行多方位、全方位的监督,使建设监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对于建筑工程的精神实质
2.1 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含义解释
“建设全生命周期”是指从项目的整个时间周期内完成陈旧过时。包括战略决策、资金和人力资源准备、项目建设、运营验证等。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将“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基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计划与实施管理被称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BLM的核心是为建设项目的建设、投资和运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是一体化管理在建筑项目工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BLM思想不仅对以业务为主的中心项目控制和运营管理有了新的理念和开拓性的进展,并且对项目全周期管理的运行监督模式开辟的新的道路[5] 。
2.2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对于建筑工程的实际意义
“安全第一”适用于所有区域。树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和安全的理念。在监理制度范围内,确保建设工程在使用寿命期内的绝对安全,是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督的首要任务。与以往的施工质量监督工作相比[1],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督体系由单纯强调新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发展到竣工工程的运行维护、质量检验和安全界定、改造管理等方面。从前几天的施工环节作为重点上下游延伸,从工程中脱颖而出。
从立项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纳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期限。一栋大楼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由于设计、腐败、使用维护等因素,往往达不到使用预期,这是对公共资源和公共财产安全的极大浪费。建筑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其中13%,39.7%用于建筑物维修。英国的建筑维修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以上[2],家庭维修和装修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没有最高点,只有更高的地方。中国的建筑投资也占GDP的很大比例。
3. 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系统对建筑工程的管控模型
将工程建筑的监督平台进行整合,贯穿整个监督管理环节的过程的每一步骤,打破传统的信息壁垒,向施工单位和社会提供信息接入,实现信息的发布和共享。接受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理制度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监督。
4. 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系统对建筑工程的管控模式
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进行信息共享,实现建设项目质量的长期、实时控制。从系统模型到系统模型的转变是基于对“生命周期建筑工程”的分析。在整个监理过程中,施工单位主要负责决策期内的质量监督管理,也要求物业管理监理单位加入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进行监督[4];设计、勘察单位负责办理勘察设计期间的质量监督工作;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的机构应当对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质量进行监督;使用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对建筑工程在使用期间的质量进行监督;负责工程建设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负责项目使用期间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房地产登记。对房地产进行日常的产权登记管理,并及时进行产权登记管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督的目标是将质量监督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3]。建设项目立项、环境调查、产品设计、工程施工、监督管理、施工图审查、各项试验等综合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全面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使建设项目始终接受阳光下的质量监督管理。
5. 结语
总之,如何应对建设工程监理发展带来的挑战,对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创优,进一步对监督管理的效率进行优化和改善,是能否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方面实现全周期的寿命管理重要核心要点。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督的主要作用是将补充的信息进行整合,在一定时期内在参与单位之间建立监督力量。 同时,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运用专业知识——“生命周期”加强监督。
参考文献:
[1]张勃.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8(05):99-103.
[2]任秋昊.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监管模式及方法[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200+202.
[3]杨智超.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分析[J].门窗,2018(03):55.
[4]修玉慧.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7):51-52.
[5]聂一锌.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研究[J].居业,2017(03):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