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4期   作者:宋扬
[导读] 本文对BIM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总结, 再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的特点, 探讨了BIM技术用于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方法, 旨在更好的保证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宋扬
        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15

        摘要:本文对BIM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总结, 再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的特点, 探讨了BIM技术用于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方法, 旨在更好的保证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BIM技术;?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
        
        1 BIM概述
        自BIM技术诞生以来, 人们就参与到了对其概念的界定过程中, 但因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尽管到了今天, 关于BIM技术也很难给出最准确的定义。一方面, 因BIM技术的诞生时间已经非常晚, 距今只有不到40年的时间, 这使得关于其相关研究理论尚不完全, 使其定义难度增加, 或者说无法针对BIM技术所能够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做出全面的概括;另一方,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 BIM技术也处于一个持续变化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至今仍然很难对其有效改进和完善, 这样就导致其相关概念的界定难度增加, 很难做出明确的解释。尽管, 当前针对BIM技术概念无法做出非常完整、准确的定义, 但就现有的报道成果来看, 其概念包含了以下几点: (1) BIM技术能够参与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 横贯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 而并非属于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模型;(2) 相较于传统的二维建筑工程, 该项技术具有诸多特点, 其能够促使以往粗放式、传统式的建筑模式得到有效改变;(3) 伴随着BIM技术的全面发展和不断更新, 其必然能够促使建筑行业进入到持续的改革中。
        BIM直接翻译即为“建筑信息模型”, 目前学界将该项技术归纳为:BIM技术就是将建筑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所有涉及各种元素和环节的综合建筑工程项目数据库, 再基于该数据库的基础上, 输入相关参数, 使得其能够借助软件构建起一个数据模型, 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方能够结合数据的信息来进行访问, 以及数据的修改、调整和输入等处理。在数据库中, 其所保存的各种信息之间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编制一个数据库信息, 从而为其各方面信息的变化提供参考。
        2 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2.1 投资决策阶段
        在建设项目中, 选取正确的方案是控制工程造价非常重要的基础。项目是否能够满足业主的期望以及要求, 项目的前期投资决策扮演者何种角色。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决策阶段所给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 其影响率大约为70%-80%。在投资决策阶段, 采用BIM技术能够参与到协调业主方案选择、场地分析决策等。在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 对其实施造价控制也主要是针对拟建设的项目作出相应的投资估算。在对项目进行概念设计期间, 借助BIM数据库可对以往同类型项目的相关资源进行调取, 以及针对该项目收集到的各方面资料, 完成一个初步模型的构建, 并综合各方面进行造价估算;业主借助BIM技术也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到整个建筑的实际情况, 例如该项目照明、日照、对周围环境影响等。在对建筑局部问题进行方案调整时, 可以通过BIM模型作出相应的调整, 确保整个项目论证方案更为准确, 并且能够让业主看到直接的概算指标, 更好的实现对成本的全方位掌控。
        2.2 设计阶段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通过对BIM技术进行运用, 借助数据库能够迅速明确以往同类型项目的成本情况, 明确限额设计, 在保证项目技术达到要求之外, 具有更加合理的经济性。通常情况下,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业主需要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一个相应的设计限额指标, 其主要目的是在保证设计满足业主相关需求的同时, 能够实现对项目造价的全面缩减。在对限额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技术人员能够基于已经完成的BIM参数模型, 对整个项目的具体数据和参数进行提取, 再综合概算指标, 进行整体验证, 保证整个投资成本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与此同时, 还能够借助价值工程等相关方法,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对运维、建造等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考虑, 使得整个设计方案更为优化, 造价控制效果更为理想。在经过业主、相关部门的同意与审批之后, 需要借助施工图来再次做出相应的设计, 完成详细方案的建立, 实现对BIM模型的进一步精细化。而技术人员也能够结合BIM模型使得施工图纸的预算编制更为明确。

与此同时, 在BIM技术的运用中, 设计阶段还能够借助其虚拟建造与碰撞检查方法来进行模拟, 以便明确各个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冲突问题, 作出及时的调整, 避免后期施工出现返工情况, 更利于造价的控制。
        2.3 实施阶段
        2.3.1 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 建设单位能够在进行招标文件编制期间, 借助设计单位提供的相应BIM模型, 实现对编制完整工程量清单的快速处理构建, 这不仅能够实现对漏项缺项问题的避免, 同时也能够使得工程量更为清晰、准确, 这就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下一个阶段项目在实施期间, 所出现的工程量不清的问题而导致的不必要的经济纠纷问题。在对招标文件进行出售期间, 将BIM模型作为组成招标文件非常重要的部分, 并将其一并递交至投标单位, 最大程度上提升投标单位针对工程量的复核效率和质量。投标单位在获得招标文件之后, 能够提取BIM模型和工程清单等各方面信息,这就有效防止设计中相关信息被遗漏。投标文件结合BIM模型能够使得构件与工程量数据信息进行相互对应, 再结合招投标所提出的相关条款, 基于三维模型中的具体位置, 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工程量与工程量清单的全面核对, 再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投标策略。
        2.3.2 施工阶段。
        在完成整个招投标工作之后, 最终确定中标单位, 下一步即可将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等相关工作进行交接。在进行施工之前, 图纸会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其保证施工方面明确设计图纸的意图, 避免错误理解导致返工问题, 也能够防止后期出现索赔问题, 确保整个工程得到更为顺利的开展。在对图纸实施会审期间, 借助BIM模型能够实现三维图像的观看, 让不同的工种专业一并参与到会审中, 防止CAD二维经常性出现专业碰撞无法审核等问题的出现。在BIM模型中, 能够进行各个环节的演示, 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对各个专业环节的碰撞进行检测, 及时发现专业交叉表现出的问题, 防止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后期不必要的工程赔偿、工期延长等一系列问题, 确保工程能够按照预期安排顺利进行。除了对图纸进行会审之外, 在整个建设项目中BIM技术均有较大的作用, 借助统一的平台, 能够对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汇总, 让整个项目的数据收集处理更为便利, 例如:若出现设计变更问题, BIM模型能够结合变更内容迅速计算相应造价, 且对变更的内容做好存储, 为后期核查提供客观依据。
        2.4 竣工结算阶段
        结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建设项目绝大部分的问题都集中在运营维护阶段前到建设工程完毕后, 也就是说多集中在验收移交这个时间段内。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的过程中, 经常性会出现图纸错误、资料不完整、积累信息流失等问题。在竣工验收的过程中, 采取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 对造价人员来说可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不仅任务量庞大, 同时所耗费的精力也颇多。特别是针对工程量的核算, 工程造价人员必须对施工签证、图纸以及工程量计算文件等各方面资料进行综合收集, 再逐项进行分别核对, 针对梁、墙、柱都需要逐项完成, 可谓数据复杂、任务量大。
        将BIM技术运用到竣工结算阶段能够削减竣工结算阶段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并能够进一步对竣工结算的质量和效率进行提升。此外,BIM技术对工程材料的储存也具有很好的积极作用,能够保存到最原始的数据,避免了许多因素对工程材料储存的影响。还能够将其运用于竣工结算审计工作当中,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降低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要求。
        
        3 结论
        就现阶段我国BIM技术以及相关标准在不断推广应用中, 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但关于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应用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 为此, 当前应当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在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借助BIM技术来实现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 实现对造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天云.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8, 32 (04) :45-48.
        [2]王智佳, 武文龙.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趋势探索[J].价值工程, 2018, 37 (13) :12-13.
        [3]余方, 陈旭.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J].城市学刊, 2018, 39 (02) :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