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理论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运用解析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4期   作者:1.崔宁宁 2.李营
[导读] 在我国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加快,市政工程的项目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保证市政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要确保完善的管理体制。
        1.崔宁宁   2.李营
        1.3705231982****3327
        2.3705021983****561X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加快,市政工程的项目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保证市政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要确保完善的管理体制。市政的管理体制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实际的管理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很多,还会受到不同的外界因素影响,所以要对市政工程的管理工作进行提前规划,确保其项目管理理论可以运用到实际的项目施工中。文章通过对项目管理理论在市政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到恰当的解决措施,进而完善工程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市政工程的管理力度,提高市政工程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理论;应用
        引言
        市政工程项目在目前城市发展规划中越来越复杂,而且涉及的相关方又相对较多,无论是在公路、桥梁、给排水设计还是基础房屋建设,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容易出现种种问题,进度拖滞、施工质量不合标准、安全问题难以满足施工要求等,都对市政工程项目发展有很大限制。其中大部分问题成因都与界面管理工作未能合理有效推进有关,使三控三管一协调工程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结合当下时代发展需要将界面管理理论革新融合,实现工程项目发展综合推进。
        1市政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不重视市政工程管理
        如今,仍有市政管理部门对工程管理不甚重视,致使市政工程管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市政工程的实施,若仅关注市政项目的进度,而忽视了质量管理问题,将会对市政工程质量带来潜在威胁,这也是不重视市政工程管理的主要表现。同时,在工程预算方面,由于市政施工单位的不重视,致使市政项目预算超支现象,损害市政项目的经济效益。市政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项目造价预算的重视,强化预算管理,保证市政工程的经济性。
        1.2管理标准化不足
        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执行现状以及项目管理中的施工内容、施工人员组成、相关管理工序方面进行分析,管理标准化不足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秩序混乱、管理责任不清晰、管理执行存在漏洞,最终造成在项目持续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成本超支、质量不合格以及施工进度延误、施工安全事故的现象,对于建设企业的实际权益保障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1.3工程建设流程体系完整性依然欠缺
        当前我国各项市政工程管理归口部门多为政府单位,由政府出资,并配备项目管理人员对市政工程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并有施工单位根据签订的合同内容进行施工建设。由于市政工程建设周期较长,管理人员不能进行全程监控管理,市政工程建设流程体系完整性尚不够全面,合同内容尚存漏洞,这便导致给施工方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施工方为了尽快交付工程,会将精力重点着手于加快进度,早日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得到全款,以便着手下一个项目建设。过快的建设速度往往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如果工程在短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因体系完整性缺失,双方就会彼此推诿扯皮,久久不能达成解决协议,往往需要返工,甚至造成烂尾,埋下安全隐患。


        2市政工程管理理论在工作中的正确应用
        2.1管理理论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在市政工程的管理工作中,要提前对工程项目的情况进行了解,对施工的人员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施工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要进行规划,并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造价管理分析,将每个施工环节的资金投入情况都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记录。及时分析施工过程中资金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和问题,才可以将资金的投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实现造价管理。在成本管理方面,要进行合理的控制,既要考虑实际施工的需要也要考虑资金的投入情况,确保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得更加合理化。总之,市政工程要对其管理理论进行详细的制定,才可以保证施工的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
        2.2项目施工单位之间的界面管理
        市政工程项目一般会有很多施工单位共同参与完成,为保证施工质量问题以及施工进度,需要互相之间理清工作职责,明确项目中施工的一般性原则,以妥善处理退入场施工单位等多种特殊情况下的常发性问题。一般对于施工单位之间关系层面不同需要结合不同的界面管理方法。对于项目总承包形式下,总包单位与其他施工单位属于依从关系,所以总包单位对于施工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以及施工问题处理等各方面都需进行管理,其他各分包单位要以总包单位为负责对象,并结合总包单位施工工作安排进行必要的施工内容划分。对于各施工单位属于同级层关系的情况下,按照项目工程师的安排进行各自项目内容的完成,做好关联环节与部门之间的对接工作。施工单位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施工原则:施工程序上,要先进行地下施工内容,再进行地上施工操作,先进行深层施工再进行浅层施工,并以此为基础对各环节进行具体安排,以确保施工顺序合理化。市政工程项目中管线布置问题是重点内容之一,而且也是问题多发部分,管线布置上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施工原则设定:重力管道优于压力管道、大口径管道优于小口径管道、热水管道优于冷水管道、直通管道优于弯曲管道等,确保施工管线操作在高程、平面布置上减少问题发生。
        2.3规范行业管理体系运行
        针对当前市政工程建筑行业管理不规范等现象,职能部门应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新兴理念,构建行业管理体系标准,确保工程项目内各项工作都依法合规、可管可控、科学高效地开展。制度是施工管理之本,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在管理体系的约束下,任何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在正确的思想和工艺流程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要深化从业人员对管理制度、安全理念的再学习和再教育,并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扩展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帮助从业人员转变思维模式,切实做好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同时还要建立业绩考核制度,有效地将工程施工质量与市政管理业绩有效融合,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指标,激励督促甲乙双方共同凝心聚力,将形势目标转化为任务责任,进而实现管理体系的闭环运行。
        2.4落实工段责任制,建立责任体系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从责任制度设计、责任体系运行方面分析,落实工段责任制,建立责任体系,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提升以及管理风险的降低意义重大。开发建设单位在实际发展中,可基于工程施工设计进行工程工段的划分,并基于划分工段指定工段责任人,同时设计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以此确保相关监管工作的合理执行,同时达到提升工程管理质量、降低管理漏洞、规避人员配置不足产生的管理效果不达标和出现安全事故等不良现象。为确保监管工程与质量控制工程的同步发展,监管人员还应基于工程关键节点,实施阶段性验收和标准化监管工作,以此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工程进度推进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市政施工效率和质量要求更有攀升,然而面对市政工程管理现存诸多问题,对市政工程形成极大阻碍,要求市政管理部门强化整体素质以及规范意识,结合市政施工特点,完善相关制度,并优化市政工程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市政工程管理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加飞.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地铁合同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3):131-132.
        [2]孙昊.项目管理理论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3):127.
        [3]惠林.项目管理理论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