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管理运行机制分析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12期   作者: 李雪梅
[导读]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过程中,城市当中土地储备管理的实施,
        摘要: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过程中,城市当中土地储备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土地资源获得合理配置。保证土地资源在有限情况下,合理开展城市建设,市场获得足够资源。在此过程中,需对土地储备管理实际运行机制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并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实现运行管理机制的不断优化与创新,将其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城市土地;储备管理;运行机制

        城市土地储备管理运行机制属于土地制度变迁,经济体制改革中城市经营下的产物,运行机制的实施会对房产开发、土地交易、城市规划建设等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土地储备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国有资产管理得到强化,实现对国有土地出让权和使用权的规范,形成公平、公开以及公证土地相关使用制度,避免国有化土地资产出现流失问题[1]。
一、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管理的几种主要运行机制
(一)市场主导
        市场主导主要是由被收购方和收购方针对土地回收收益或者是土地回收价格进行协商,回收方在正式支付回收资金之后,签订相关手续[2]。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对土地储备范围进行规定,但是不能运用强制性方式进行回收,收购主要由被收购方与收购方的实际协商情况决定,此收购模式在实施时,有利于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实际权利,使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但是也需对经济效益进行考虑。
(二)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主要是由政府进行统一出让和统一收购,政府部门实现对土地的垄断收购、垄断出让以及储备,其它单位组织或者是个人没有对土地进行出让与回收的权利。在进行土地收购时,收购方具有强制性特点,被收购方不能和收购方之间进行协商[3]。此种收购模式在实施时,能够使政府针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使基础设施方面的用地得到保证,但是在此过程中,商业用地、房地产用地难以确保自身获得最大化经济利用。
(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混合
        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混合收购模式主要是指,政府对土地储备实际范围做出规定,储备机构和被收购者之间签订相关合同,并且根据合同内容对收购资金进行支付。储备机构属于政府委托下的土地资产代表,能够对土地使用权进行管理。
二、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管理运行机制主要内容
(一)运作主体
        城市土地的储备、回收、出让等主要是由政府进行主导,在操作过程中,政府通常会将权利授予专门公司或者是对应的土地储备机构,各个地区运作主体会有所不同,部分地区会运用多个主体一同进行储备和回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土地储备市场比较混乱,统一管理的实现比较困难。
(二)指导机制
        进行土地储备管理时,会涉及到财政、规划、房屋管理、土地等多个部门,为了使土地回收、出让以及储备得以更好实现,应注重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使部门之间的实际运作效率得到保证,强化对部门之间矛盾的协调,实现对土地的合理使用。
(三)价格机制
        针对土地储备进行管理时,需将政府部门作为指导,保证土地资料的利用在宏观调控状态下进行。也需运用市场调控方式保证制度的有效运用,并且在合理情况下,促进最大化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在进行土地储备管理时,需综合发挥政府和市场功能,保证出让价格机制以及回收价格机制处于良好状态,使价格参与到市场调节当中。将土地位置、土地功能作为依据,保证土地价格在评估时的合理性[4]。除此之外,在回收时,需使被回收者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证,进而确保土地储备运行管理在良好状态下运作。
(四)约束机制
        土地储备制度在构建过程中,在政府垄断性的作用下,政府在土地出让与土地回收方面有较高的话语权,也具有一定强制性[5]。

在此情况下,市场经济作用下形成的约束力就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因此在运行机制实施过程中,需注重相关约束的加强,实现对完善约束体系的构建。
(五)分配机制
        分配机制主要是指收益分配机制,土地在进行出让与回收过程中,在政府话语权的影响下,出让价格和回收价格会受到市场的控制。为了使各方利益得到充分保证,在制定回收价格时,需注重对被收购者实际经济利益的保证,确保回收价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管理运行机制有效创新策略
(一)创新思路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模式下的土地储备思想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实际发展需要,在国家政策和经济实际发展需求的作用下,在进行土地储备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重点的转移,使运行机制的实施在资本运营、城市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并且实现市场职能的增强。其次,注重委托代理机构的构建,保证机构的可靠性。这样才能在运用当前制度和法律的基础上,保证土地储备管理在实施时获得最佳效果,并且对市场运作与政府指导之间进行调节,促进土地制剂使用效率的提高,使土地在交易时的公平性得到充分保证。再次,加强融资渠道的开发。进行土地储备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大量资金,就资金来源来讲,单纯运用银行借贷或者是政府发放的方式不够,需从多个渠道进行融资,如利用建筑项目进行融资,土地证劵化等等[6]。最后,重视管理政策的完善。在相关政策不够健全的影响下,会导致城市当中的土地出本管理在实施时存在各种问题,因此要注重相关政策的完善。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加强自身调控职能的发挥,制定相对完善的土地政策,这样才能使储备管理在实施时得以正常运行。
(二)创新途径
        首先,协调机制与指导机制的创新。储备管理工作在实施时会涉及到较多部门,政策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协调、指导作用的发挥,实现对储备工作的合理调节与合理指导,使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得到保证,解决管理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证城市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其次,价格机制的创新。创新机制能够发挥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在管理运行机制过程中,可以评估土地价格,不同功能、区域的土地可以制定差异性价格,对具有土地使用权的人群或者是所有人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实现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储备,确保土地资源能够在市场中处于正常流动状态。再次,奖励机制。市政度以及事业单位应注重各自职能的发挥,在此过程中,可以针对事业单位制定激励机制,使其在工作中积极做好土地储备管理,同时也需对其进行有效监管。最后,分配创新。收益分配属于事业单位以及土地相关人员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进行收益分配过程中,可以将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实现对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才能在确保土地被合理利用的同时促进收益分配公平的实现,推动城市长久发展。
结束语:
        总之,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管理运行机制的有效实施,能够强化城政府在土地市场方面的控制和垄断作用,促进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土地实际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得到充分保证。为了使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得以有效实施,需充分了解不同运行机制,以及运行机制中涉及到的不同内容,进而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振坡,王营营,韩瑞青, 等.我国城市土地储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J].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7(6):37-44.
[2]高霞,朱德米,周林意.我国土地储备政策执行偏离度的测量及其时空特征 ——基于全国34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9(5):45-51.
[3]范辉辉.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方法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42(5):217-219.
[4]于宏.新时期土地收购储备规范化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9(34):43.
[5]李明超.城市土地征收、储备、出让改革联动述论[J].西部论坛,2017,27(5):54-63.
[6]杨先花,梅林,张杰.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土地供应效率评价[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33(4):7-14.

出生年月: 1970年3月21日
性别: 女
民族:汉
籍贯:沈阳
学历: 本科
职称:(现目前的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副高级工程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