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12期   作者:罗胜男
[导读] 社会转型已经成了当前经济社会改革的必然趋势,
        摘要:社会转型已经成了当前经济社会改革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布局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城市形态的形成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中,应该以城乡规划作为基础,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城镇化的建设水平,受到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协同关系的影响,决定着城镇中资源布局、发展形态与人口结构。因此,只有使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实现对土地的科学化、合理化利用,防止在工作中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外界因素的影响,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之间也会出现矛盾,两者的相互制约限制了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因此,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明确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与相互影响特点。
        关键词:土地规划;城乡规划;关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紧张,农耕地逐年减少,当前社会面临着土地供需问题。由于我国难以利用和开发的土地比例比较大,在进行城乡土地规划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为了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实际解决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矛盾,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完善的解决方案,改善当前的现状,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探究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
        1.1规划建设形式较单一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一部分城乡建设规划的形式较为简陋,过程较为单一。其中,土地管理工作,经常被工作人员和设计人员忽视。在城乡建设与规划中缺乏全局意识和宏观视角,自身的特点与形式不能够得到完整的体现。在规划中缺乏有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影响了城乡规划工作的有效进行,并且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
        1.2规划制度
        首先,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导致了建设用地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城乡规划过程中对非农用地的控制力度不够导致土地资源滥用现象频发。另外,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对耕地的需求非常普遍,但补偿金额与耕地面积不容易匹配,这一现象会引起农民的不满。此外,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在工作内容上存在差异。土地规划和合理管理主要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获取土地资源。城乡规划是为了满足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建设的需要,而实施过程与相互制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造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1.3管理工作内容
        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内容存在的矛盾,主要原因在于二者作为城乡发展过程中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进行管理时内容存在着很多的不同,由于管理内容存在着差异,导致在进行管理时不能采用同种管理准则。当前阶段,部分农民会放弃使用土地权利,选择进入城市发展,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受到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为了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应合理应用、管理以及规划土地资源,尤其是对于一些闲置土地,应做好科学的二次应用和开发。当前由于我国很多地区在经济发展形式上存在着差异,造成一些闲置土地存在被拍卖情况,在使用过程中只注重短期经济回报,没有合理应用土地资源。
2土地规划与城乡建设相结合的策略
        2.1推进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土地资源规划和城乡管理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这种新形势的发展趋势是促进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的发展。为了二者的和谐发展,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制定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土地规划方案。一是考虑城乡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二是根据土地经营规划制定城乡规划。所以说,有必要建立“双调控”发展机制,不断完善经验,将制度化与通信信息系统相衔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这两个计划在执行中的协调。

比如说,对于城市来说,它不仅是一个地方,也是丰富人们的精神文明重要资源,所以对于一些资源有必要实行保护。在限制施工区域,有必要事先与村和农村经营单位、所有制单位沟通,达成联合合同,从而使得两者可以更好地得到实施。
        2.2把土地管理作为核心内容
        在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增减挂钩政策是重要的途径,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城乡结构,进而有效提升城乡的经济水平。如果增减挂钩政策进行贯彻落实,可以有效提升农村的土地使用效率,有效转变农村村民的居住类型,从分散转变成为集中,进而有效提升城乡布局的合理性和有序性,使城乡之间的距离得到缩短。但是,在对增减挂钩政策进行实施时,容易和一些农民利益产生冲突,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对土地规划管理相关政策进行推行,对增减挂钩政策的作用进行规范,促使土地使用更加合理、城乡规划更加合理。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产业发展定位和土地用途定位,进而使农民的利益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护,不对耕地进行破坏,使农村劳动力可以科学有序地转移到城市,进而有效促进城乡规划的实施。
        2.3优化土地征用管理
        在进行土地征用过程中,通常指国家根据有偿方式征用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在开展土地征用时,工作人员应注意的有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应全面提升土地征用活动整体的市场管理化水平,应根据我国市场具体的发展规律作为工作依据,逐渐完善土地征用工作。第二,由于在进行土地征用过程中,会使农民放弃部分土地,针对农民来讲,放弃土地使用权也意味着失去原本的生产资源以及生活资源,因此,为了避免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矛盾,相关部门应科学引导农民,做好宣传工作,使农民可以丰富自己创造生活资源的渠道。第三,在进行土地征用过程中,需要将性质和质量作为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具体情况相应的给予农民补偿,对于特殊地段进行土地征用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补偿标准,可以充分展现出普通地段和特殊地段存在的相关差别。
        2.4拓展规划深度
        在城乡规划实际效果提升的过程中,会受到土地规划方案的限制,如果其方案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就会产生土地资源利用和相应城乡建设的负面问题,其中包括了基础建设缺失、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的问题。而土地规划管理策略的制定,能够在土地资源引导和控制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将整体工作的实效性不断提升。在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其中应该做好整体内容的完整性和用途的明确性的工作,在政策的保证之下,满足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应该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分析,也在成本方面进行控制,做好资源共享和提升的工作,保证相应的工作水平提升。
        2.5加快落实多规合一
        国土空间规划使得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之间的合理性和规划效率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多种规章制度合并政策的实施,如各类专项规划的合并与统一等。这不仅能够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还能充分实现统筹规划的目标,使城市合理化发展。在完善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之后还要保证工作落实到位,使各类资源利用能够合理有效,持续提高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城乡规划以及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可以保障土地能够合理应用,有效保护耕地。应全面分析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矛盾,并结合社会当前发展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实际解决土地资源存在的严峻问题。由于土地规划管理印证着城乡规划工作,合理开展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可以避免出现土地过度开发和浪费情况,做好协调工作,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敏.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应用探讨[J].城市建筑,2016(32):49.
[2]田学文.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规划管理关系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8,04(03):4-6.
[3]周子顺.浅析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J].低碳世界,2015(15):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