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思路探究 王红雷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王红雷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有着较大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  河南省鹤壁市  4500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有着较大影响。文章通过对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建设;建设管理;工程管理
        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也在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管理是工程项目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给予重视,加强现代化管理与精细化建设,从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确保水利工程的稳定安全运行。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利民的工程,其主要工作主要是对地下水和地表进行合理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满足人们日常所需。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做好人员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标准化,并负责编制施工规范和指导,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施工技术管理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利工程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关单位应积极开展施工技术管理,普及技术方案、质量安全控制以及工程成本等有关知识,以提高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由于水利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加大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要求管理部门应重视起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先进的工艺技术来优化整个施工流程,提高水利工程安全性质量。
        2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
        2.1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最近几年,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还很薄弱,那时人们在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速度十分缓慢,而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近几年国家在水利工程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就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果非常显著;不过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高的同时,水利工程后期的发展和管理却出现了漏洞,由于国家只注重了项目建设的投入,却忽略了后期工程发展管理的人员培养,这就导致水利工程在后期的运作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再加上当今时代是信息交互的时代,水利工程管理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借助新型的网络技术来完成。另外,在建设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建设材料、机械设备,一些特殊材料和机械设备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市场中也同样是稀缺资源,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缺少这些设备,那么则有可能导致施工中断,同样会延误施工工期,影响工程质量。
        2.2水利建设投入较少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所需。水利建设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相关机构及农民,政府和相关机构是水利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农民是主要劳动力。这3个投入主体中,政府为水利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相关机构由于水利建设具有一定风险且投资数额较大等原因而不愿意投资;而农村劳动力逐年向城市转移,水利建设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组织劳动难上加难,投入水利建设的劳动力更是少之又少。
        2.3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低
        从总体角度来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相对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而言,个别工程在控制土方工程质量时,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进而导致大量的沉降产生,对结构的可靠及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个别工程由于忽视对质量缺陷的有效处理,导致相应部位混凝土的老化和碳化程度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钢筋锈胀问题严重,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损坏问题;个别工程混凝土表面存在麻面、露砂等问题,进而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个别工程应用的闸门防腐性差,出现各种腐蚀、损坏问题的概率比其他工程更高。


        3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升策略
        3.1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
        由于水利工程在现实的发展管理当中过度忽视管理体制的建设,从而致使水利工程的管理不达标,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约束工作人员按照正确的标准进行生产作业,也能够使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有所保障,传统的管理理念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创新,从而无法解决水利工程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完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可以解决过去传统管理当中无法解决的难题,管理理念的创新、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利工程的运行都需要在一定的规范内进行,这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时,保障水利工程能够发挥效用的关键。
        3.2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
        政府部门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引导服务体系的构建,部分地区在区域发展规划策略中明确提出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其中,并对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等作出明确要求。同时,水利服务建设成为政府部门的主抓方向,由相关领导亲自督查实施。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在工作人员的薪酬和基础建设资源方面增加投入力度,进行合理分配,科学引导水利服务的发展方向。例如,对河道内泥砂淤积较严重的区域,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源投入,鼓励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实现对水流的引流、存储等,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用于农田的灌溉,全面拓展水利服务的渠道,提升基层水利工程的服务质量。
        3.3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实效性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是保障工程后期应用效果的首要前提。各建设施工企业需要结合工程相关合同及设计规定,合理、科学地制订工程耐久性施工规划,重视有效控制混凝土配比,确保各相关耐久性指标均符合所设计标准;针对混凝土工程开展各环节施工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完全依照所设计配合比开展相应施工;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对混凝土振捣、模板等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有助于优化混凝土工程后期应用效果。针对规模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以及具有关键作用的结构,有需要的情况下可利用优化耐久性及温度控制等附加手段,有利于避免各种质量问题、缺陷的形成;针对基础处理工程展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操作;针对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等严格实施驻厂监督制造操作;重视对隐蔽工程及金属结构等开展仔细、有效的验收操作;在实际应用各种自动化、机电设备以前,需要展开高质量的联合调试运行检测和验收操作;针对各种工程质量问题及缺陷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详细记录;就一些可对工程耐久性造成不良影响的缺陷等,需要通过专项论证等方式制订相应的解决计划;针对一些永久性质量缺陷问题,需要重视落实工程运行阶段的维护责任。
        3.4需要重视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协调
        一般来说,在水利工程具体施工之前,相关的人员就必须要提前深入到施工现场,提前去了解和勘察该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因为,地质条件是会对后期的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某些地区,还会存在着十分普遍的地下溶洞或者是地下水体活动的现象。这些,都会对水流的控制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而且,如果没有提前深入了解,那么后期还有可能因为防范不到位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在实际施工之前,还必须要提前做好勘察工作,了解地下环境和地下水的流动情况,确保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避免因施工而破坏当地水文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中有效的施工管理机制,以现阶段我国的施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水利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一些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并且保证了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监察体系,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戴龙.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探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6,24(1):60-61.
        [2]潘康康,冉建芳.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197.
        [3]李莹莹,冶金全,蔡士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创新策略解析[J].环球市场,2016(21):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