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1期   作者:高延涛
[导读] 在时代不断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高延涛
        齐齐哈尔市讷河生态环境局
        黑龙江 齐齐哈尔 讷河 161300
        摘要:在时代不断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如今,新农村、现代化农业不断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为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断建设美丽乡村,要不断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基于此,重点探讨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旨在促进我国生态农业获得更加长远、高效、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引言
        我国人口基数大,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也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也无法幸免,对农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对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实现农村整体的发展。
        1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必须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转变传统农村粗放式及污染时的生产模式,在实际中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构建农业生产同环境保护协同的生产模式,促使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及开发出一条适应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改提高农村人口生活品质。
        2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巨大挑战
        2.1生态意识薄弱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群众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农民群众将生产重点集中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方面,对周围生态环境问题重视力度不够,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并对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也阻碍了农村生态农业环境的构建。
        2.2耕作面积下降,水资源缺乏
        我国大多数的农村面临耕地面积下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本就小,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农村建筑占耕地面积的增加,使得农村耕作面积集聚下降。另外,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大部分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这样势必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2.3环境污染严重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村地区污染物处理体系不健全,导致大量的生活和生产垃圾随意排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明农村的建设工作,也破坏了生态农业生产环境,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此,合理地处理生活废弃物也成为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工作的一大目标。
        3加强环境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
        3.1增强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环境恶化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利用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保护生态,杜绝破坏,从而促进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受文化、环境、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较差,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他们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理念。因此,当地领导干部要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树立带头意识,承担责任,采取措施增强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干部做好具体的教育、宣传工作,让他们在潜意识和具体行动中切实落实长远发展理念。不仅如此,领导干部要为当地居民制订好农业发展规划,依据科学知识有效地引导农民种植农作物,提高生产的有效性,增加产量和农民收入,发展经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对改善环境、保护自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地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引农民在可持续理念下发展经济。


        3.2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推进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
        各级政府部门发挥带头作用,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资金投入,制定出宽松的政策来鼓励农民保护环境,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以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针对建立在农村地区的企业,让企业享有环境治理收益权,极大企业的环保意识及生态环境治理热情,推动环境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可以在农村建立起环境治理规范试点,发挥试点的模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农村人口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中。
        3.3加强执法力度,抑制生态环境破坏行为
        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借助法律的约束力,进一步控制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为严重,但与其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此,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据可依。此外,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还应该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恶意破坏农业生产环境行为,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同时,加强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管理与监督,降低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3.4转变农业发展模式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农业发展也必须采取全新的理念指导和科学的发展模式,结合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国内经济环境,应该探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模式,以此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发展生态农业,应该在较大范围内兼顾农林牧副渔等多项事业的进步,促进综合发展,换取规模效益。为促进这种先进模式的大范围推广利用,相关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比如组织开办培训班,号召村民参与,安排专人向农民介绍有关土壤成分、化肥施用、提升土地产量等方面的知识,以免出现不科学施肥、产量反而降低的问题。
        3.5引进专业化、科技化技术?
        在农业中应用传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但这是低效的、耗时的、不稳定的。因此,促进生态经济稳定、有效发展,要不断引进专业化和科学化技术,在科学的指导下发展生产、种植作物,科学规划作物种植区域的生态保护。此外,将现代化技术引进农村区域,不仅能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率,同时能够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实现科技化、现代化。例如,对于大规模作物的平地地区,通过引进无人机喷药机喷洒农药,不仅效率高而且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时间和劳动力。如今,互联网深入各个领域,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应用智慧农业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利用各类传感器如二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雨雪传感器等了解作物生长的环境、气象等。此外,还有许多专业化、科技化技术,各个地区要依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引进现代化技术,吸纳专业化人员提供工作指导,从而提高生态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作物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生态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对当前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与解决。同时,加大农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联系多方政府部门严厉打击恶意破坏农业生态行为,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帮助基层群众培养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对个人行为加以约束,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行政管理改革,2019(3).
        [2]张宏,刘艳军,李瑜,等.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农业.农业环境与发展,2019(2).
        [3]李亚楠.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国科技投资,2019(18).
        [4]郝鹏飞,刘冬蕾.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建议.经济导刊,2019(7).
        [5]贺桃娥,李学民.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环境与发展,2019(7).
        [6]张成君.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与技术,20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