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技术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9期   作者:陈泽辉
[导读]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的分析,以装配式建筑的设计、
        摘要: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的分析,以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造、装配及一体化集成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破解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并对此提出了只有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建立并完善装配式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全专业的设计一制造.装配一体化技术体系,才能推进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一体化集成;设计;加工;装配
        装配式建筑也就是基于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所形成的建筑形式,此种建筑形式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新型装配式建筑属于建筑领域现阶段发展的一次改革,在改革初期阶段中势必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而当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设计技术难以实现匹配、建筑工法不够成熟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实现进一步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发展形式
        2016年以来,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自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到3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三五”纲要》,再到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政策不仅在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的目标,还明确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任务,标志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将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发展阶段。
        全国装配式建筑工作现场会在上海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陈政高号召全行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装配式建筑抓到底。形势充分表明:全国范围内一场大力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高潮已全面掀开。
二、现阶段装配式建筑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技术体系不够成熟。在新型装配建筑发展过程中,相应的设计技术体系没有能够实现同步发展,不能够为新型建筑提供技术支持,属于限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2)装配工法不够成熟。装配式建筑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协同化、标准化的结构体系工法上,但现阶段建筑结构与机电装修方面的一体化水平较低,缺乏完善的装配式管理技术。虽然当前应用在建筑领域BIM技术已经成熟,但针对技术与生产加工等全产业协同技术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平台作为支撑。(3)成本问题与管理问题。基于成本控制目的的考虑,需要构建工业化生产链,但当前此种生产链还没有建立。
三、装配饰建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当下新型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设计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关键技术还不够成熟,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系统集成不完善,并且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要想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自身优点,就必须打造出高效的操作生产线,由于这种生产线的构成需要较多地生产工序,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耗费的经济成本较高,应用性不强。除此之外,打造生产线的相关技术十分不成熟,这也是限制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3.2装配式建筑的装配技艺不够成熟
        要想构建装配式建筑,就必须具备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工具化的装配技艺。当下,建筑结构与机电装修部分的一体化水平不是很高,进而自身的优势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装配技艺不成熟的问题主要在设计、装配施工、装饰装修以及质量评估方面体现出来。
        3.3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问题以及管理问题难以解决
        要想减少构建装配式建筑所耗费的经济成本,就必须打造一个工业化的生产链条,但是目前这个生产链还不能建立。产业化生产需要进行相应的顶层设计,并且要有相应的监管机制,当下,在产业化进程中EPC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四、解决装配式建筑发展困境的技术创新
        4.1结构设计创新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创新发展过程中,结构创新属于主要方向,同时还需要构建预制装配技术体系。装配式建筑创新的主要内容为加强剪力墙结构底部设计、框架结构、减震技术等:(1)在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中,需要确保构件轴压比处于可承受减压的范围中,与钢筋进行连接的墙体面积需要进行扩张,应大于构造的1.2倍;(2)在装配式建筑隔震减压方面,针对连接点复杂连接方式,可经由隔震减压实现结构简化;(3)在新型装配式建筑结构创新上,还需要提升地下室与电梯间等方面的设计。
        4.2节点连接设计创新
        原有建筑设计中,双皮墙连接时会涉及大量混凝土浇灌,此种作业会极大地拖慢施工进度,从而增加建筑成本投入。基于成本与施工周期控制目标的考虑,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在此种结构上,可应用环形筋连接方式对剪力墙上下端进行连接。梁与柱为建筑的支撑结构,为保障梁与柱的牢固性,可应用混凝土与钢筋混合建造办法,一方面可提升建筑整体抗侧度,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地减轻支撑结构的重量。部分建筑物在居住一个阶段后可能会出现漏水问题,为对此加以控制,还应关注装配式建筑的防渗漏设计,可经由技术创新提升建筑物防水性能。具体方向为提升外墙板的连接设计、提升预制墙板拼接缝构造连接设计,以外墙板连接为例,可构建全新连接方式同时加固连接点承重力达到提升防渗漏能力的效果。
        4.3装配式建筑关键性技术分析
        装配式建筑制造期间,过多的人工操作环节是影响施工效率的主要因素,同时各供应商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为对此类问题加以控制,有必要改进装配式建筑制造关键技术。在施工期间,混凝土构件筋骨架可能会出现变形或是弯曲等情况,针对此,可将混凝土与钢筋进行混合应用,可有效地规避焊接与定位的变形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为便于施工会采用固定模型,而混凝土构建的配套模型可进一步节省施工时间,同时也能够对部分固定数据给予储存,在后期生产发展过程中,可直接在相应的数据库中查询所需数据,便于统计与检查工作的开展。
        4.4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技术应用
        装配式建筑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将集成化与系统化的项目进行合成,促使装配式技术实现一体化发展。标准化与模数化设计属于强化构件性能的主要制造方式,构件生产过程中,构件配筋设计所必须要关注到的问题是构件规格的一致性,尤其是设备应用方面,必须要确保钢筋与各构件设计符合相应标准。配件大多应用在细节结构上,因此,在制作中需要对相应参数设计与精准度进行控制,而基于对不确定因素的控制,需要构件配筋的尺寸与间距略大于基础标准,以便于现场节点连接。在节点位置可能会基于钢筋长度的不合理而需要重新制造,从而影响到施工进度,针对此问题可在设计过程中将钢筋墩头给予锚固设计,从而达到控制钢筋弯折情况发生的效果,间接提升安装效率。在构建研发工作中,可经由一体化生产将不同的专业项目集中,将构件数据与相关数值做精细化处理,以便于实现完整的技术创新。BIM技术属于当前建筑领域中所应用的新进技术之一,可将此项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中,实现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主要是作为一种具有系统性特征的新型产业出现在人们面前,要想促进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与研发,并建立健全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增强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性,进而维持装配式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伟.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7,(14):37-41.
        [2]叶浩文,周冲.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技术[J].施工技术,2017,(09):17-19.
        [3]王俊,赵基达,胡宗羽.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J].土木工程学报,2018,49(5):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