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叶科学研究所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标准、质量、品牌三者间有着密切关联,只有高标准,高质量才能打造大品牌。本文从《普洱茶生态茶园(II类)建设及管理规范》(GB 5308/T 55__2020)等五个地方规范制定,分析标准的制定对普洱茶叶质量及品牌的影响,阐述必须正确处理好标准、质量、品牌三者关系,才能更好的发挥标准、质量及品牌的整体综合效应。
关键词:茶叶 地方标准 质量 品牌
2020年1月12日,云南省政府在昆明召开普洱茶标准暨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把普洱市推行普洱茶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品牌化建设工作的做法及成果向社会发布,以标准化打造推动普洱古茶山、有机茶园、加工及生态茶园的品牌打造,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普洱茶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认知认可,全力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
1 茶叶地方标准制定现状
根据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构建普洱茶标准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普政办函[2019]25号)的通知要求,2019年,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了《普洱茶生态茶园(II类)建设及管理规范》(GB 5308/T 55__2020)、《普洱茶生态茶园(I类)建设及管理规范》(GB 5308/T 56__2020)、《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规范》(GB 5308/T 57__2020)、《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GB 5308/T 58_2020)、《仿古茶园建设技术规范》(T/PCX03_2020)。
2 标准的制定对普洱茶质量及品牌的影响
2.1 《普洱茶生态茶园(II类)建设及管理规范》(GB 5308/T 55__2020),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指导普洱市绿色食品普洱茶生产基地建设,规范和提升绿色食品普洱茶的生产标准化水平,提高普洱茶产品品质,保护好生态环境,满足市场日益对绿色食品茶增长的需要,对加快推进普洱市茶产业向绿色普洱茶方向发展,全面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2.2 《普洱茶生态茶园(I类)建设及管理规范》(GB 5308/T 56__2020),规范普洱市有机普洱茶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普洱茶品质和标准,建立全过程可追溯的茶叶生产体系,推进普洱市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有机化的发展,确保普洱市实施“资源和技术立茶”的发展战略,推进普洱市茶产业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2.3 《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规范》(GB 5308/T 57__2020),栽培型古茶树(园)是指实际树龄达到一百年左右及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单株)和古茶园,包括古茶山、古茶林、古茶箐等。以《普洱市古茶资源保护条例》为主要法律依据,编制《栽培型古茶树(园)管护技术规范》,制定出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先进实用的古茶树(园)管护技术措施,有效规范古茶树(园)拥有者和管理者的强采或掠夺式采摘行为,指导茶农对古茶树(园)实施有机的、科学的、有效的生产管理和保护,减少伤害,降低损失,挽救古茶树,使普洱市古茶树资源得以更长久的保存和利用,使古树茶(园)这一珍贵的茶树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2.4 《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GB 5308/T 58_2020),科学的规范普洱市普洱茶的加工技术,使茶企业及茶农在普洱茶加工时有标可依、有标可循,引导普洱市茶产业向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普洱市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为全市茶产业持续增长提供技术支撑。
2.5 《仿古茶园建设技术规范》(T / PCX03_2020),仿古茶园的立地条件需具备生物多样性,栽培品种为大叶茶群体品种,采用有机茶栽培管理,茶树养成按照古茶树进行培养,类似于“高密度留养生态茶园”。仿古茶园可充分利用林地空间、田边地角,使茶园处于优良生态环境中,产品达到优质安全。《仿古茶园技术技术规范》制定,科学地规范普洱市仿古茶园建设技术,使茶叶企业及茶农在进行仿古茶园建设时有据可依,实现仿古茶园建设向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发展,从而保证仿古茶园中生产的茶叶品质。为促进普洱市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3 处理好标准、质量、品牌三者关系,充分发挥整体综合效应
3.1 标准、质量同步对称,确保产品质量
标准为质量确定目标,质量检验标准成果,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通过标准的制定,建立透明化、标准化的产品质量体系,巩固生态茶园,扩大有机认证茶园面积,2019年,全市有机茶园认证面积34.07万亩。其中,取得有机认证证书的茶业131家27.23万亩,有机转换茶企66家6.84万亩。2019年取得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面积11.56万亩。实现标准与产品质量同步无缝对接,确保产品质量。
3.2 推进质量与知名企业、强势品牌的匹配与联动,实施品牌战略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标准是品牌的技术支撑,品牌的定位是靠标准来衡量的,引进和培育一批茶叶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等重点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引领最适产区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标准地宣贯,推进普洱茶产业发展资源整合,努力打造帝泊洱、澜沧古茶、龙生、柏联、祖祥、雅咪红、娜允红珍、老仓等一批品牌,推进质量与知名企业、强势品牌的匹配与联动,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力。
3.3 建立质量标准,优化产品结构,凸显品牌效应
通过质量标准地建立,规范了种植及生产加工,提升了产品档次,加大品牌创建、推广力度,“龙生”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目前,普洱市茶产品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24个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云南老字号,35个普洱市知名商标,品牌效应明显。茶产业作为普洱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要支撑作用逐步显现,进一步奠定了“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品牌地位。
3.4 打响世界文化遗产名片打造中国茶文化观光旅游品牌
完成景迈山万亩古茶园世界文化遗产及旅游观光休闲申遗项目,借助物联网、农业大数据,打造智慧茶庄园,辐射周边庄园集群发展,推进文旅农深度融合。以生态茶园、贡茶园、高山茶园、古茶园等为基础,重点推出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马古道遗址公园、澜沧惠民景迈芒景旅游区、宁洱困鹿山皇家古茶园、镇沅千家寨旅游区等茶文化旅游项目,重点打造祖祥、原生、柏联、雅咪红等集观光茶园、生产、旅游、文化、体验、养生、餐饮于一体的茶庄园,把普洱打造成圣地与普洱茶生态观光旅游胜地。
4 结语
标准已演化成为进入国内外市场的一道门槛和掌控市场的一种手段,为质量确定目标。质量检验标准成果,是品牌价值的基础,标准是品牌的技术支撑,品牌的定位是以标准来衡量的。
标准可以有效地规避竞争,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提高竞争门槛,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掌握了标准,就如同掌握了行业制高点,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因此,做好已颁布的普洱茶标准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建立普洱茶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对全力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具积极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建东,雷晨,谢萍慧,王文君,张朵.浅谈标准、质量与品牌之间的关[J]中国标准化,2019.19.
[2]《普洱市“十三五”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3]《普洱市“十三五”茶叶发展规划》
[4]《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区域布局规划》
[5] 胡艳萍,高应敏,陶仕科等.《普洱茶生态茶园(II类)建设及管理规范》(GB 5308/T 55__2020)
[6] 罗朝光,蒋勋,罗亚昆等.《普洱茶生态茶园(I类)建设及管理规范》(GB 5308/T 56__2020)
[7] 陶仕科,罗亚昆,赵远艳等.《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规范》(GB 5308/T 57__2020)
[8] 丁建平,冯彦波,罗亚昆等.《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GB 5308/T 58_2020)
[9] 王兴华,罗亚昆,郑文忠等.《仿古茶园建设技术规范》(T / PCX03_2020)
作者简介:罗亚昆(1966.11—),普洱茶叶科学研究所负责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