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无线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管理方法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王继修
[导读] 摘要:当前,民众在公共场所均可方便地连接到其中的WIFI网络,从而极大地满足了民众无线通信、网络浏览等无线需求,所以这也是无线通信便携性最大的体现。
        身份证号:13118219861101XXXX
        摘要:当前,民众在公共场所均可方便地连接到其中的WIFI网络,从而极大地满足了民众无线通信、网络浏览等无线需求,所以这也是无线通信便携性最大的体现。但是,尽管无线通信网络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但是由于其属于开放性网络,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无线通信网络发展,所以如何彻底解决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就成为了行业发展需重点关注的事项。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
        引言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开放性,导致无线通信网络中潜在许多的安全隐患,从而会对用户的隐私与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为规范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对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予以关注,并采取有关防护对策解决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 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的诱因
        1.1 传输媒介的开放性
        传输媒介在有线网络中是固定的,当网络中有用户访问时,通过固定界限的制约可以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以免有黑客侵入到网络中,确保有线网络的安全。但是,对于无线网络来说,其中的传输媒介与有线网络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无线网络的传输信号会散布在周边环境中,假如未对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做好安全控制,则任意用户均可对无线网络进行访问,从而增加网络安全隐患。
        1.2 无线终端的限制
        在无线网络中,其中所用的传感器在体积上较为有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中的处理器、存储器等部件在功能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导致无线终端的安全防范性能受到一定影响,无法在硬件设备的帮助下有效地对入侵行为进行扼制,致使安全隐患在无线网络中出现。
        1.3 无线终端的不定性
        一般来说,为了降低通信成本,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移动终端位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无线通信网络容易遭受不法分子的窃听,从而增加网络安全隐患。此外,在无线网络中,为了避免出现多个节点共用一个信道的现象,通常会在无线网络中增设许多通信信道,但是对于信道来说,其稳定性较差,因此增加了非法接入与干扰问题出现的概率,致使网络安全隐患增多。
        2 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引发的问题
        2.1 篡改信息
        篡改信息是无线通信网络遭受入侵时最为显著的风险,其目的在于:(1)当入侵无线网络后,不法人员可通过篡改信息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的私密信息,并且此方式的隐蔽性较强,难以引发用户的注意;(2)妨碍用户接收与发送信息,比如用户在进行网络交易时,恶意中断交易,以此来骗取用户的个人交易信息或密码。
        2.2 网络窃听
        所谓无线窃听,指的是当不法分子侵入用户网络后,对用户的无线设备进行监听。由于无线网络的开放性,如果其中无线设备的安全等级设置较低,则不法分子会很容易入侵到用户网络,并借助信号转发功能来监听用户在网络中的一举一动,网络监听的针对性较强、对用户所造成的危害也最为显著。
        3 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的防护对策
        当前,随着无线通信网络使用领域的持续扩大,接入用户逐渐增多,其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密切关注,最大限度地解决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已然成为相关从业人员今后的核心工作。因此,为保证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下面将对具体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方式,分为两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述。
        3.1 安全技术防护
        3.1.1 信道加密
        信道加密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无线通信网络中接入设备以及网络本身的安全程度。通常来说,可在服务人口端和设备本体端设置密码或者保护协议,并充分对信道多样的特点加以利用,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完善信道的接入方式,促进无线网络整体安全性的提高。

另外,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保护协议与密码,无线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安全性也可大幅度提高,保护无线信道中传输信息的安全,避免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遭受窃取,确保数据信息可以安全地到达接收端。
        3.1.2 控制访问
        所谓控制访问,指的是通过增加权限控制与识别控制来对无线网络中的通信设备与接入设备的访问加以控制。其中,对于识别控制来说,其是通过设置密码来对接入设备的访问进行控制与限制,确保接入设备在无线网络下工作的安全性,防范非法侵入事件的出现。权限控制则是根据用户的层级对其权限加以限制于管理,不同权限的用户其在无线网络中的行为会受到严格限制,可以有效地避免非法篡改行为的发生。
        3.1.3 身份认证
        对于身份认证来说,其指的是通过使用认证的方式来确保接入无线网络的用户设备是安全且无威胁的。身份认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即:设备信息,设备类型、密码口令等。与其它认证方式相比,身份认证的认证方式是基于密码和用户口令来实现的,所以其存在较强的保密性与安全性,但是需注意的是,为更好地增强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身份认证管理要不断增强其策略性,不断变化认证方式与类型,有助于长期增进无线网络的安全程度。
        3.1.4 数据认证
        所谓数据认证,指的是核对服务端设备发出的信息与接入设备所收到的信息是否一致,确保信息传输的完整性。通常来说,如果信号通信的涉密性较强,则建议采取数据认证方式来增强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例如,股票软件以及财务软件的无线通信等。在无线网络环境下,数据认证的密码与口令彼此独立,有助于起到双重加密的作用,保障设备与用户之间信息传可以安全有效的传递。
        3.2 通信技术防护措施
        3.2.1 扩频技术
        扩频技术是扩频通信技术的简称,其指的是通过无线通信频段的扩展与跳变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扩频技术的应用,其可严格控制发射端的无线频段,通过调频、扩频等方式来使网络环境更加安全,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定向干扰以及同屏干扰等入侵行为,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程度也可因此获得极大的提高。
        3.2.2 天线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中,其中所用的天线存在较多类型,而多波束天线技术的应用,可以有助于增加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与其它天线技术相比,多波束天线技术的优势较多,并且可以在复杂的环境、场所中应用,如果信息频段复杂,则可利用多波束发射与接收的特性,对波束的类型与覆盖区域进行选择,有助于使无线网络的使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发射端的安全性也会显著增加,信息传输稳定性也会有效提高。近年来,随着多波束天线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商用、民用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
        3.2.3 超宽带技术
        超宽带技术也可称之为无线电软件技术,其指的是将相关软件设置在无线电通信硬件平台中,从而在软件的帮助下实现超宽带信号传输。与传统无线通信技术相比,超宽带技术的覆盖区域更大、可设置工作频段多、通信方式也更加多样,最突出则是存在极强的加密性,从而增加了网络入侵的难度,有助于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中数据信息交换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为进一步推动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有关从业人员必须要加大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并不断探究有针对性的解决安全问题的保护对策,不断增进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下信息传输的保密性与安全性,为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保障,对促进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强,范磊.试析4G无线通信的网络安全防护途径[J].中国新通信,2017,19(10):1.
        [1]李长鹤,赵春燕.4G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10):155.
        [1]韩盼盼.基于4G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及实现方式研究[J].电子世界,2017(13):99.
        [1]郭晟南,蒋学勤.试析无线通信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10):203+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