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运营安全以及风险管理 郑枫枫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郑枫枫
[导读] 摘要:地铁具有能源损耗小、运行速度快捷、载量大等优势,有效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的拥堵问题。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地铁具有能源损耗小、运行速度快捷、载量大等优势,有效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的拥堵问题。但在地铁实际运行中,由于车站的人流量大,车站又属于半封闭型空间,一旦发生故障或安全隐患时,容易造成乘客因疏散而人为踩踏事故。因此,对地铁车站的运营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铁车站;安全管理;安全风险;风险控制
        前言
        地铁作为人们出行首选交通工具,地铁轨道交通安全是人们当前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如何确保地铁车站的运营安全呢,在地铁车站运营过程中,需要对运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及消除,避免造成乘客或地铁工作人员的伤害。危险源一般是处于源点或部位,是危险因素比较集中的地方,也称为危险核心源。以下主要对地铁车站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与措施进行探索。
        1、地铁车站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1.1人为因素风险与踩踏风险
        近年来,一二线城市相继大量建设地铁工程,地铁规模逐步扩大,系统配置更加复杂。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规范,没按照规范定期检查和维护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而发出错误指令,导致了一系列安全事故。另外,部分工作人员在安全方面的知识并不专业,实践经验欠缺,导致在相关岗位上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部分人员的心理素质太差,面对突发事件不能平静,应急反应差。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人员的应急能力。此外,旅客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如随意跳下站台等,导致安全管理难度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地铁车站的人流量较大,特别是节假日、天气变化或早晚高峰期等情况下,客流量会迅速增加,拥堵的空间容易造成踩踏事故,这个也考验着车站管理人员的疏散能力。
        1.2火灾安全风险
        地铁车站的空间结构形式是半封闭空间,一旦出现火灾,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同时,乘客逃避安检,乘坐易燃易爆品地铁,导致地铁在运营中发生火灾故障。因此,地铁站应加强法制管控和安全检查,强化预警机制。一旦发生危险,采取相应的策略,及时找到影响火灾的源头并消除。
        1.3设备环境风险
        地铁车站的设备较多,如各类机电及供电系统设备。这些设备一旦处于非正常状态,直接影响到乘客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如屏蔽门出现异常,乘客的人身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另外,如果相关部门不能做好车站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设备的运行效率及性能都会造成影响,同时也埋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此外,部分车站消防设施配备不达标,导致发生事故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住,还有一些恐怖袭击及自然灾害等现象都是属于突发性因素,是无法预测因素。然而,这些因素通常会对列车造成很大影响及乘客人身安全。
        2、地铁车站安全管理对策
        2.1设计安全疏散,预防踩踏事件
        在地铁车站安全疏散设计中,主要从车站站台、车厢等方面着手安全疏散设计中,比如车厢,应保证两个相连车厢之间的通道畅通。当一节车厢发生火灾时,乘客可以通过联络通道到其他车厢,自由选择下车位置,缩短逃生时间。同时,在车厢内的空白区域设置安全乘客或疏散线,引导急诊科急诊科人员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在区间隧道安全疏散设计中,遇到碰撞或非正常停车时,乘客会惊慌失措,特别是发生火灾时,车厢内会形成大量烟雾,使车厢内温度迅速升高,因此紧急疏散非常重要。根据地铁车站布置,单线区间隧道长度为600m时,在通道两侧设置甲级防火门。一旦发生事故,旅客可迅速进入隧道,设置安全区,车厢通道贯通,加强车厢管理,达到安全措施标准。在车站站台层疏散安全设计中,站台的功能位置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危险程度和紧急疏散的效果。对于一般车站,影响疏散的原因有客流、列车间距、站台宽度和支架设置。根据中国地铁设计规范,紧急站台疏散时间应在6分钟内。

在具体的站台设计中,应规划客流、列车间距、站台宽度和支撑等因素。
        2.2加强消防安全,做好日常检查
        消防安全作为车站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应当重视车站的安检工作,提高安全检查力量,确保安全检查人员充足,落实各项安全检查措施,担负起安全检查的责任。在早晚高峰时段或遇紧急车辆时及时疏散旅客,防止人员踩踏问题。同时,要做好安全检查,避免旅客携带违法产品进站,做好安全宣传工作,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相关安全规范,从而把安全隐患消除掉。另一方面,要做好车站消防安全检查,防止火灾发生,定期开展消防检查工作,如灭火器、应急照明、疏散标志、安全出口等,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应在短时间内进行救援,加强对旅客和职工的保护措施,控制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车站宣传安全知识,使旅客了解各项安全措施,对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培训和消防演习,确保火灾时救援活动的快速、顺利开展,防止现场混乱,模拟事故环境,使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掌握救援点,提高地铁站的整体素质。
        2.3加强系统维护,完善技术装备
        在地铁车站的安全管理中,由于地铁车站系统包含了多个专业和工种,使得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为了提高车站的安全度,有必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地铁车站的运营结构,定期检查在岗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其符合安全标准,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和责任心,降低地铁车站的安全隐患可能发生事故,定期维护系统设施,防止故障发生。在技术装备方面,要着眼于地铁车站系统的整体性能,引进先进的技术设施,完善和优化车站系统设备,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比如将信息技术引入车站监控管理系统。如果系统发生故障,可以及时传送到控制管理中心。智能控制技术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此外,为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为了使车站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铁公司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内部员工进行能力评价,了解员工的素质、经验和技能水平等,员工的薪酬可以适当调整,从而发挥员工的激励作用。
        2.4地铁车站人员流动物理干预体系
        地铁作为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也是一个城市交通的主要支柱。在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中,地铁线路所承载的客流逐渐增大,各站进出的客流不及时或人员进出缓慢,是造成地铁车站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因此,地铁车站必须设置人员流动的物理干预措施,消除地铁站在日常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隐患,保证地铁站的安全高效运行。
        总体情况看,本人有以下总结与建议:①必须准确掌握自动扶梯和地铁车站重要通道的通行能力。如果在车站建筑物的自动扶梯入口处设置人员流动和物理干预设施,将浪费车站的疏散空间。特别是紧急情况下,临时人员流动的物流干预设施会被移动,以减少疏散通道的宽度,降低疏散效率,提高疏散风险;②为保证疏散效率,可在自动扶梯扶手的延伸方向。即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推动,也能保证良好的稳定性,合理控制长度,并在固定强度要求下减小垂直投影宽度,防止占用疏散区域;③加强对人员流动物理干预设施的研究。根据地铁车站的实际布局和疏散需要,对人员流动的物理干预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论证和规范,达到加快人员疏散的目的。
        3、结束语
        地铁车站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地铁车站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同时加强人员流动物理干预,合理规划各个通道的通行能力,避免发生踩踏事件的发生。同时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安全风险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程鹏,胡倩.浅谈地铁车站安全对策[J].通讯世界,2018,25(12):311-312.
        [2]贾天耀,张波,孙春光,张文德.地铁车站增设人员流动物理干预设施安全风险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11):59-62.
        [3]郭庶,罗光财,彭丹.融合专家法与层次分析法的地铁车站风险评估[J].采矿技术,2018,18(05):73-76+88.
        [4]李一曼. 北京市地铁大客流疏散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