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 李释林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李释林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537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海绵城市”理念,然后介绍了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上的运用,旨在将海绵城市与市政道路更好的融合,发挥市政道路设计在海绵城市实践中所具备的优势。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透水铺装
        引言
        当下社会科技发展飞速,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种种弊病随着逐渐外扩的城市规模一步步显现出来。城市面临着种种挑战,内涝灾害频发、热岛效应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为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加速城市建筑群转型,海绵城市理念得到了扩充,全国也刮起了“澎湃汹涌”的海绵城市建筑飓风。对此,针对海绵城市道路建筑设计这部分,施工人员认为有必要将低碳海绵板等城市建筑材料综合运用于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切实深入贯彻低碳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以有效推进新型生态城市的快速形成,进而真正实现城市现代高科技与自然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的有机协调结合。
        1海绵城市理论简述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对城市未来排水、储水等功能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要把城市实际情况下的排水、储水等功能直接规划到市政道路设计中,使得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充分适应当地的环境,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并且能够在降雨季节实现存水、净水,在缺水时期有效运用的功能。在海绵城市理论的基础下,要保证市政道路建设充分做到自然环境和人工措施有效的结合,城市系统在保证能够及时排涝的情况下,还能够充分利用雨水。所以,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充分考虑自然降雨、地表河流以及地下水的处理工作,在排水和储水之间进行合理的协调,从而保证城市居民的用水情况。海绵城市理论的目的就是对自然降雨的充分利用,保证城市储存充足的水分,其次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其能够更加优美,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上的运用
        2.1合理选取路面材料
        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开级配沥青混凝土,在建设市政道路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开级配沥青混凝土的空隙将雨水下透,雨水从基层顶部设置的横向排水层排至两侧的雨水收集系统。但是,上述方法并不具备对雨水进行再利用的作用。因此,要想达到回收再利用雨水的目的,在设计和建设市政道路时,设计师可以视情况对生态滞留系统加以运用,通过物化反应,使回收、净化并再利用雨水的目标成为现实。
        2.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的设计,其竖向设计设置了溢水口、接雨水管渠。设计时要考虑当地质条件、年平均降雨量、以及种植植物类型等方面。下沉式绿地下沉量应控制在20cm左右。绿地建设选择植物种植时应根据当地地质环境,以耐旱、耐瘠和短时间耐涝的本地植物为主,少量搭配外来植物。
        2.3合理建设横坡和绿化带
        通常情况下,在设计斜坡时要向中间位置比较倾斜,在道路中心位置建设绿化带,和道路物的高度相比,绿化带的高度一般要低5~10cm,这种情况最有利于雨水的利用。除此以外,设计人员在市政道路建设时还可以把碎石层建设在绿化带位置,在保证绿化带自身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使得雨水得到储存、利用。为了使得排水管道的直径得到最大化的保证,相关设计人员要在排水系统的相应位置安装智能雨水篦子。
        2.4人行道的LID设计
        为降低人行道积水使行人能够正常通行,此公路在人行道路面铺设渗水性良好的砖块并在人行道基层使用透水性强的级配砂砾,基层厚度要大于160毫米。人行道两边种植树木并在树木周围保留一块区域上面用透水材料封闭形成生态透水树池,并在树池之间用透水砖进行铺装。

透水树池能加大雨水渗透面积降低径流量,雨水通过透水树池流入地下补给地下水,改善土壤环境,为人行道种植树木的生长提供必须的水分。
        2.5车行道的设计
        首先,道路和人行道的设计并没有太大变化。然而,车行道比人行道表面大得多。如果路面不透水,则在长时间下雨后将会把热岛效应施加到路面上。因此,在实施道路设计中的“海绵城市”原则时,设计者不仅要考虑道路的功能要求,还要考虑道路的结构特征。在这方面,可以就道路建设提出以下建议:①必须适当选择合理材料以促进雨水的快速渗透并防止大量的水积聚在路面上。②选择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施工材料以及高水平的施工技术对于车行道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施工组织设计等因素,单元将按施工图设计和施工。③必须合理控制排水通道的高度和深度,使排水通道附近和周围的水完全流入排水通畅。
        3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改善措施
        3.1完善法律法规以及科学管理制度
        要想做好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工作就要求城市的各级部门进行详细的法律法规建设,充分运用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并且还要运用法律法规来维护城市道路规划的权威,使得城市规划技术能够更加的规范化,以及施工时更加的科学化。另外,对于城市的建筑用地也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工作,不能出现违建,乱建的情况,确保城市能够科学的发展以及运转。
        3.2对施工项目的审批进行监督
        海绵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审批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对项目质量严格把关,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
        3.3合理设计辅助设施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辅助设施也必不可少。设计师需要根据“海绵城市”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从而高效快速地设计相关的辅助设施。①合理地设计人行道。例如,边界是预钻孔的,因此径流需要设计绿化带。②相关的设计人员可以用相关的植物去完成草地沟槽的设计,还可以根据某些植物对过滤雨水进行净化。③设置好绿色紧固结构。
        3.4加强公共管理
        城市道路规划主要是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能够有所提高、精神生活有所提升,这就要其必须满足绝大多数居民的要求,其次就是要在城市道路规划时对城市的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调配各种稀缺资源的使用,最后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提前进行修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所以对于城市道路规划问题,当地居民要有非常大的发言权,要求居民能够切实的参与到城市道路规划以及建筑设计过程中。如果政府部门进行规划,或者是以政府部门进行主导,而没有当地居民的参与,就可能会出现非明显的个人观点,使得城市道路规划出现片面建设的情况,也就使得因分配不均造成政府与公众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况。因此城市规划的实施以及管理都要让公众参与其中。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转向市政道路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道路设施进行科学的平面和纵向设计,最终使得雨水的“渗、蓄、净、排、用”,将海绵城市理念切实融入市政道路设计中。既保证了道路的设计质量,又能为水资源高效利用奠定基础。总而言之,只有城市生态环境不断的优化和提升,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2):286-287.
        [2]曾勇.“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74.
        [3]杨彬彬,钱思琦.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7):148-151+173+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