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自贡市委党校 四川自贡 643000;2.自贡市艾叶滩小学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新时代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备受关注,以农村小学教师师德为研究对象,以师德社会评价为切入点,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选择自贡市艾叶滩小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样本学校师德评价方式单一,“关爱学生”和“严谨治学”是师德表现的薄弱环节,师德建设面临多重困难。基于此,提出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优化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增加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立师德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等具体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社会评价
一、调研背景与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教育兴国战略目标并非一蹴而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亦非一日之功,需因时制宜、循序渐进,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和新挑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培养,以德为先。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弘扬高尚师德,“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备受关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出了“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等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着重强调,“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林崇德教授认为,中华民族师德观主要内容包含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和为人师表方面。[1]师德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师德评价是在师德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外部载体。就评价主体而言,有学者认为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2],笔者认为引入教师自评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有利于保障师德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近年来学界对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师德评价的实证研究不多,师德社会评价作为师德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农村典型样本学校进行实践分析。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自贡市艾叶滩小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个案分析的方式剖析教师师德社会评价情况,根据师德评价所反馈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其他地区农村小学师德评价与建设提供借鉴。
二、调研思路与方案
(一)调研整体思路
本课题以农村小学教师师德为研究对象,以师德社会评价为切入点,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选择自贡市艾叶滩小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及《自贡市教师荣誉规则(试行)》具体要求,结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方面编制调研项目,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教育对象和评价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样本抽取、文献查阅等形式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学校师德建设基本情况,选取全校学生及家长、本校教师、招生范围内村(社区)村(居)民代表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并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对象进行深度访谈,整理教师自评和社会评价所反馈信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分析,提出符合本地实际且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确保调研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调查问卷整理
本次测评采用教师自评结合社会评价方式,自贡市艾叶滩小学教师师德评价的参与主体更加广泛,包括本校在编在岗教师、在校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根据评价主体身份不同、评价内容不同,科学编制《自贡市艾叶滩小学教师师德评价表》、《自贡市艾叶滩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情况调查表》等调查问卷。问卷评价表所涉及项目评分标准为1-10分(非常低1-2分,低3-4分,一般5-6分,高7-8分,非常高9-10分)。本次测评对象共计220人,其中本校在编在岗教师14人、在校学生88人、家长代表88人、社会人士30人。累计发放调查问卷220份,经回收整理获取有效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2.3%。
(三)访谈记录整理
本次访谈对象共计10人,根据教师自评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访谈对象选取本校教师3人,在校学生2人,家长3人、社会人士2人。访谈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师德品质表现。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方面分析农村小学教师群体的师德品质。2.教师违反师德情况。根据《自贡市教师荣誉规则(试行)》中“红、黑、灰”名单管理制度,对自贡市艾叶滩小学教师师德表现情况进行评价。3.师德建设路径。分析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具体建议。根据访谈对象的年龄、职业、代表性和认知能力等因素侧重进行访谈,以补充印证调研资料。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艾叶滩小学教师师德原用评价方式单一
本次针对艾叶滩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采用了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但课题组通过调研了解到该学校原用教师师德评价方式单一,即采用教师自评及领导打分的方式。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反映师德建设情况,根据“您认为评价教师师德可选择下列哪些方式”(表1)问卷结果,选则“大众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的比例分别占总人数的70.8%、70.9%、64.3%和59.6%,均超过半数,而百分比最低的“领导评价”也达到了44.8%。由此可见,调研对象倾向于在师德评价中采用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避免由于评价方式单一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表1:您认为评价教师师德可选择下列哪些方式(多选)?
.png)
(二)艾叶滩小学教师师德品质评价满意度较高
根据林崇德教授关于中华民族师德观的归纳,课题组从涉及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和为人师表方面的20项问卷选项中整理出社会评价和教师评价分值最高和最低的5项师德品质(见表2)。在社会评价中,各选项平均分值在6.85到8.77之间,低于7分(评价为一般)的选项仅有属于“关爱学生”范畴的“乐于成为学生的朋友”及“包容性强,能接纳不同特点的学生”2项。可见,由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组成的评价主体对艾叶滩小学教师师德品质评价较高。在教师评价中,各选项平均分值在7.86到9.43之间,前5项最高平均分值都超过9分(评价为非常高),选项内容涵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和“为人师表”三个方面。尽管社会评价各选项平均分值略低于教师评价,但总体来看,自贡市艾叶滩小学教师师德品质综合评价满意度较高。
表2 社会评价和教师评价平均分值最高和最低的5项教师师德品质
.png)
(三)“关爱学生”和“严谨治学”是艾叶滩小学师德建设的薄弱点
从教师师德品质评分排序来看(见表2),社会评价最低的“乐于成为学生朋友”、“认识到学生的可塑性”等5个选项均属于“关爱学生”的内容,教师评价最低的5项内容除“包容性强,能接纳不同特点的学生”和“多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外,其余3项均属于“严谨治学”范畴。为进一步印证,根据“您认为在农村小学师德建设中哪一项内容发展滞后”(见表3)问卷结果显示,社会大众选择“关爱学生”的占59.3%,选择“为人师表”的占16.9%,选择“爱岗敬业”的占14.3%,选择“严谨治学”的仅占9.5%;教师群体选择“严谨治学”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7.2%,其次是“关爱学生”,占总人数的21.4%。由此可见,社会大众对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品质中“关爱学生”方面信心不足,而教师群体认为“严谨治学”方面有待加强。
表3:您认为在农村小学师德建设中哪一项内容发展滞后?
.png)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因素,是师德的灵魂。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关爱学生”则更多地体现了尊重、公平、关心、爱心和耐心等因素,陶行知先生曾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可见,“关爱学生”是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关爱与被关爱是学生和教师两个群体的切实感受,为分析社会大众对“关爱学生”评分相对较低的原因,课题组分别对艾叶滩小学14名教师以及他们所教的88名学生进行问卷(见表4),回答“老师对学生关爱的程度”和“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关爱的程度”2项问题。85.7%的教师选择了“爱”和“非常爱”选项,而选择能够感受到老师“爱”和“非常爱”的学生仅占19.3%,48.9%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太爱”和“不爱”自己。因此,在关爱学生方面,教师付出的爱和学生感受到的爱所占比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在本质上是一种无私的、不计回报、一视同仁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而学生对师爱的感受程度往往受年龄、性格、认知能力等因素影响,师者应不忘从教初心,发扬人格魅力,坚持伦理精神,进而使学生能接受教师的关爱。
表4:“老师对学生关爱的程度”和“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关爱的程度”
.png)
“严谨治学”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韩愈曾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的要求。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表2),艾叶滩小学教师对“严谨治学”方面的评价相对较低,这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对其教育教学能力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反映出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究其原因,根据课题组“您认为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受哪些因素制约”(表5)问卷调查显示,超过50%的教师认为“教师积极的心理态度”、“教师受教育程度”、“交流学习和能力培训”及“教学环境和条件”都制约着教师能力的提升。为进一步了解情况,经过与3名教师交流后发现,艾叶滩小学有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目前教师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教师参加交流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少,教学环境和条件同城区小学相比仍有不少差距。鉴于此,培养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相关能力应着力解决教师积极性、准入门槛、培养措施和外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表5:您认为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受哪些因素制约(可多选)?
.png)
(四)艾叶滩小学师德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各地区农村小学师德建设面临的困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就艾叶滩小学而言,课题组根据问卷“您认为制约艾叶滩小学师德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表6)整理出选择人数超过50%的几项主要因素,分别是“教师伦理道德水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相关监督管理制度”、“教师理想及价值追求”、“教师职业前景及待遇”和“教育教学客观环境”。这些因素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培养。教师的伦理道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理想价值追求由先天准入条件和后天成长培养决定,但目前艾叶滩小学教师交流培训机会少、培养措施待完善,主要依靠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2.环境改善。环境改善是指整个农村基础教育环境的改善,不仅包含基础设施、教学设备,还包括农村教师的从业环境及待遇保障。3.制度建设。目前艾叶滩小学的师德评价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亟待完善,评价规范主要采用《自贡市教师荣誉规则》对违反师德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奖励绩效等方面进行一票否决。
表6:您认为制约艾叶滩小学师德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ng)
根据艾叶滩小学师德建设现状及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师德建设需从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优化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增加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立师德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实施,从而推动农村小学师德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1):43-51.
[2]糜海波.辩证把握师德评价中的几个关键要素[J].思想理论教育,2018(3):85-89.
基金项目: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学教师师德研究中心项目
(项目编号:CJSD19-50)
作者简介:张峥(1989- ),男,四川自贡人,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教育学;
陈馨(1993- ),女,四川自贡人,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