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田焕英 支光荣
[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经济增长点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而广大乡村地区仍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发展问题。
        陕西省富平县城乡规划服务中心  陕西渭南富平  711700;富平县发改局  陕西渭南富平  7117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经济增长点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而广大乡村地区仍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发展问题。目前,加快城乡地区统筹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城市反哺乡村、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展开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所谓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是指从宏观层面来统筹规划和管理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发展关系,促使两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与此同时,伴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城市发展也开始面临土地短缺、人口压力及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社会问题。基于此,在城市发展取得可观成绩及暴露出来问题的今天,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由城市带动乡镇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乡镇优势缓解城市面临的社会问题,如此便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城乡规划管理是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全面落实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才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1落实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
        1.1缩短城乡之间差距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为尽快发展和恢复经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集中力量发展城市是顺应历史和结合当时现状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成功地步入世界强国行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逐年提升,同时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提醒着我们,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能力反哺乡村时,我们必须统筹城乡经济联系,推动城乡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落实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有助于实现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共享,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全民聚力推动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发展。
        1.2解决城乡发展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加快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乡镇存在劳动力资源和基础资源丰富的优势,但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投入,因此仍以传统经济发展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城市则面临着人口压力大、生态环境差和土地资源匮乏等问题,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城乡之间存在高度的互补性。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政府部门对国家发展有着更加科学系统的认识,而全面落实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有助于统筹解决城乡经济发展中关于资源、人口等方面的问题。
        2现阶段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2.1发展理念有待完善
        作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想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稳定有序落实,我们必须具备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然而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虽然有了理论上的整体框架和指导思路,但在细节上仍有待完善和补充。同时从试点地区的效果看,存在政策设计初衷是正确的,但由于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的规划管理理念不能落地,存在乡村照搬城市的发展现象。
        2.2生态问题有待解决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国家层面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进行环境修复与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是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政策的开展必须要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之上。在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落实过程中,存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产业布局不够科学、工业排放污染治理不到位等问题,若不得到重视解决,将对乡村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由此也会给乡镇经济发展蒙上阴影。


        2.3政策执行力差
        一方面政府在落实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政策过程中,往往由于实际面临的问题与设计思路存在冲突而导致相关政策的改变,导致了一些政策出现朝令夕改的问题。另外执行政策的规划管理人员尤其是县以及镇级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不够,执行政策中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制定出一个科学、持续和稳定的政策方针并一贯地执行下去是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强化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落实水平的有效措施
        3.1强化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设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一个科学完善的发展理念和体系构架下才能实现其稳定有序推进。结合本人所在县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认为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和效果,一方面要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在原来“多规合一”试点成果形成的一张蓝图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深化完善相关内容,真正做到一张蓝图指导城镇的建设;同时结合村庄人口、产业等编制“看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性乡村规划。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形成协同机制,就现阶段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强深入研究,归纳和总结经验教训,由此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指导理论和政策;三是加强监督制约。在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中,规划决策权和执行权集于一身,而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的不完善可能会造成决策的不科学不民主。派驻城市督察员,在权责范围内对项目审批及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可以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2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历史证明,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同时也与我国当前绿色发展理念也背道而驰。现阶段,发展乡镇经济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城乡经济发展。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来看,高污染、高消耗产业是城市向乡镇地区转移的主要产业,因此在规划管理工作中,要科学地做好产业规划,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合理。切实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资金投入,做好污染问题的管理与控制;此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新型特色产业也是助推乡镇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思路;同时要加大乡镇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功能差距,为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提高规划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作为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内容,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政策方针的制定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由此才能保障城乡经济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强化相关政策制定的规划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政府部门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如通过党校、行政学院等方式组织其学习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方法,特别是重视相关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挖掘与培养,由此能够以更高的维度和战略性眼光制定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政策方针。其次,乡镇地区规划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能力相对薄弱,为此政府部门还要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优秀人员参与到乡镇的规划发展中,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快城乡之间统筹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工作的推行与落实。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并注重规划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由此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恒友.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 2018(22):197.
        [2]张敏.新时期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30(18):215-216.
        [3]容心怡.对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13):50.
        [4]徐瑞敏.浅谈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思考[J].城市建筑,2020,17 (08):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