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病药学服务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5期   作者:李玉芳 李晓天
[导读]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慢性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在慢病的治疗中,笔者结合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经验。
        摘 要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慢性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在慢病的治疗中,笔者结合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经验,从门诊用药咨询、临床药学监护、社区药学服务、健康教育、分级合作、慢病信息化建设等8个方面浅谈一下开展慢病药学服务的方式,以配合医护人员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用药疗效和依从性,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再住院率,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化医疗资源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慢病;药学服务;药师;合理用药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慢病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慢阻肺、肿瘤、妇女更年期、骨质疏松、精神疾病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慢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大多慢病患者需要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如何合理用药、规避药物不良事件显得尤为重要。而药师将在降低再住院率和慢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针对慢病如何开展优质的药学服务?笔者结合国内外一些成功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1.门诊药学服务
1.1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窗口药师在调配发药时,必须做好用药交待,主要向患者交代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储存方法等,并向慢病患者提供针对各慢病制作的用药指导手册。由于门诊处方量大,且慢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用药比较复杂,在短时间内药师既要判断处方的合理性,又要为患者或其家属做详细的用药指导,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位[1]。如有必要给予更详细的用药指导,可建议患者去用药咨询室。
1.2设立用药咨询室  门诊设立用药咨询室或各个慢病专科诊室[2],对慢病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用药指导,尤其是针对患两种或两种以上慢病、服用多种药物及特殊人群的慢病患者。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患者用药教育指导原则上将其细分为17点,包括药名、类别,适应症和预期疗效,给药途径、剂型、剂量,具体用药知晓情况,漏服药时如何处理,注意事项与潜在风险,常见和严重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预防或应对,自我观察的技巧,相互作用与禁忌症,用药与影像学和生化检查的关系,慢病复配处方,如何联络药师,药物贮存,污染物、停用药物、废弃装置如何处置,对于病人的个体化建议等[3]。药师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个体化用药咨询,建立慢病患者健康及用药档案,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单,以提高慢病患者及其家庭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特殊剂型药品如吸入剂还需通过现场示范与讲解或者视频演示指导其正确使用,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有效性。
2.临床药学服务
2.1药学查房 住院期间,临床药师与医生一起参与每日查房,根据患者病情、经济等情况,与医生沟通共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药学监护,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针对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按时用药的重要性进行讲解,与患者沟通描述药物治疗的阶段性预期效果,对药物的禁忌症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详细讲解。出院日临床药师运用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疾病和药物治疗的认知情况,对慢病患者及其家属(尤其是老年患者)有针对性的开展用药教育,制作“出院药学教育单”和出院带药指导,提高其出院后用药的依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2电话随访 出院48小时内,药师电话随访,询问服药情况,复查患者对用药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的掌握情况[4]。随后定期随访,对患者用药的疗效和依从性进行调查反馈,及时解决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正错误的用药方式。
3.社区药学服务  
3.1用药教育讲座   药师走出医院,进社区,针对社区患者和群众定期开展慢病管理用药教育讲座,发放药物知识手册。围绕各种慢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体征、药物治疗和用药注意事项、生活方式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对患者用药中常见的不合理现象进行纠正,并对患者如何进行用药管理进行指导,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慢病自我管理所需的健康知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也能够让公众和社会进一步了解药师工作范围及工作意义,增强药师的影响力。
3.2上门访查   医院药师对医药学的最新动态、药物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具体适用情况等有较系统的了解,有能力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上门为社区慢病患者服务时,药师有较充裕的时间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介绍药物种类、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解答病人及其家属的用药疑问,讲解如何辨别假劣药物及如何购买、贮藏和使用常备药物。[5]
4.健康教育  慢病,大多是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3]。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做好积极的情绪管理,很多慢病是可以恢复的。如医院或社区开设健康教育宣传栏,利用电视等媒介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
5.分级合作  做好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慢病药学管理对接工作。通过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带教和与基层医院的互动,培训基层医院药师,以提升其药学服务水平。
6.慢病信息化建设  结合HIS系统及电子病历,建立慢病患者健康及用药档案数据库,便于门诊、住院部及社区药师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疾病状况,患者仅需一张健康卡即可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微信用药教育公众平台、网上药学服务平台。
7.提升药师专业技能  提升药师专业技能是开展慢病药学服务的关键。药师通过自修、听学术讲座、在职教育等各种方式,对医学知识、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学、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系统地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由最初的化学-药学模式向生物-医学-药学-社会-心理模式转变,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加强临床用药技能以及与患者沟通能力的提升,提高自身药学服务水平,成为服务型药学人才。
8.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不可缺少,如逐步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同时期待《药师法》的制定、药学服务酬劳制度的建立,使药师工作有法可依。

        总之,笔者认为以上8个方面作参考,建立以医院为核心、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延伸的综合药学服务模式,更好的配合医生、护士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迪.如何提高门诊药房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质量[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91-392
[2]周颖,谢晓慧,路敏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慢病药学管理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医院,2014,(10):55-56
[3]江华.药师参与慢病管理的两点建议[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2:1-4
[4]王欣.药房转型[J].中国医院院长,2015,(10):88-88
[5]周萍,陈瑞芳,吴明钗,吴放.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02):154-155
作者信息:
李玉芳,性别:女,出生年月:1987年10月,籍贯:河南濮阳,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慢病药学。
通讯作者:李晓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