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畸形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4例先兆流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盲选法划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模式,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模式基础上应用黄体酮治疗模式,比较两组围生儿结局。结果:对先兆流产孕妇分别实行治疗之后,研究组中的剖宫产、Apgar低分儿、胎儿窘迫、围生儿畸形发生率、新生儿身高以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显著提高效果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黄体酮治疗模式针对先兆流产的孕妇实行治疗,可以使围生儿畸形发生率提高至最佳优化状态,并且对改变围生儿结局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围生儿结局;畸形发生率
先兆流产属于临床妇产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现象。先兆流产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孕妇阴道出血以及下腹产生疼痛等现象,若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会提高孕妇流产发生率,还有可能严重影响围生儿结局。而黄体酮属于类固醇激素中的一种,黄体酮能够使子宫内膜良好的进入分泌期,从而加强受精卵的着床机率,并且对胎盘的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本次将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4例先兆流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针对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畸形发生率的影响展开具体的分析以及研究,现详细报告如下。
1料资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4例先兆流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盲选法划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孕妇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32.57±1.13)岁;研究组孕妇年龄为19~46岁,平均年龄为(32.54±1.08)岁。上述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并且年龄等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模式:主要由医护人员指导先兆流产的孕妇服用维生素E以及叶酸等药物,同时应嘱咐孕妇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卧床休息、尽量降低活动频率,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还需要尽量避免不相关的阴道类检查治疗[1]。
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模式基础上应用黄体酮治疗模式:医护人员需要对孕妇以肌肉注射方式,每天注射20mg的黄体酮注射液一次,并予以为期15天的治疗时长。在治疗期间若先兆流产的孕妇临床症状无显著的改善,其阴道出血量仍就较大的话,应该针对孕妇的具体情况以及实际症状延长治疗时间[2]。当孕妇的阴道流血量有所减少或者流血现象完全消失之后,需要继续对孕妇开展15天的持续治疗,在持续治疗的过程中应每间隔一天对其注射一次20mg的黄体酮,之后再对其开展15天的巩固治疗措施,在进行巩固的治疗过程中应对孕妇一周注射两次20mg的黄体酮[3]。若孕妇症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或者症状表现更为严重时,孕妇的绒毛膜促性激素发生无持续升高或者降低的情况,需要对孕妇及时进行相关的妇科检查以及B超检查,当检查结果显示胚胎的发育出现停滞现象或者发育不良等情况时,应该对孕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终止妊娠[4]。
1.3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组与常规组的围生儿结局,其中包括有Apgar低分儿比例、剖宫产比例、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围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新生儿的身高以及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统计分析本研究中的围生儿结局,其中包括有Apgar低分儿比例、剖宫产比例、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围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新生儿的身高以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计量资料用(±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X2检验,组间差异比较为P<0.05时,说明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围生儿结局对比
对先兆流产孕妇分别实行治疗之后,研究组中的剖宫产、Apgar低分儿、胎儿窘迫以及围生儿畸形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显著提高效果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围生儿结局对比[n(%)]

2.2两组新生儿身高以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对比
对先兆流产孕妇分别实行治疗之后,研究组中的新生儿身高以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显著提高效果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详见表2。
表2 新生儿身高以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对比(±s)

3讨论
孕妇出现先兆流产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其八个孕周之前,自身体内的胎盘绒毛没有发育成熟或者子宫蜕膜不牢固等情况所造成的。先兆流产是导致围生儿发生死亡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先兆流产对于围生儿的健康以及生命等均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如果孕妇发生了先兆流产,应该及时的采取良好的治疗手段,从而最大化提升继续妊娠的可能性。
研究结果表明:对先兆流产孕妇分别实行治疗之后,研究组中的剖宫产、Apgar低分儿、胎儿窘迫、围生儿畸形发生率、新生儿身高以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显著提高效果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实行黄体酮治疗时,因为该药物的注射剂属于一类天然产物,所以不存在雌激素以及雄激素中的样作用,对于孕妇和胎儿的染色体不会造成突变影响或者出现畸形等情况,同时黄体酮注射剂也不具备抑制性腺与肾上腺等作用。黄体酮属于类固醇激素中的一种,黄体酮能够使子宫内膜良好的进入分泌期,从而加强受精卵的着床机率,并且对胎盘的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由于其副作用较小并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所以黄体酮被广泛应用[5]。
综上所述,通过黄体酮治疗模式针对先兆流产的孕妇实行治疗,可以使围生儿畸形发生率提高至最佳优化状态,并且对改变围生儿结局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魏玉兰,周丽芳,方秀君.黄体酮疗法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期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的价值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7):113-114.
[2]毛春娥.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妊娠期合并症与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60+62.
[3]陈庆凤,莫明慧,刘婷,李玉玲.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妊娠期合并症、围产期结局疗效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J].北方药学,2020,17(01):149-150.
[4]朱海娣.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妊娠期合并症与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3):79+93.
[5]冯莉,康子霞,王秀珍,庄明莲.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妊娠期合并症与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19,4(15):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