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仁爱是一个人行为处事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集中表现。作为医学生而言,更是其基本职业道德素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以医学生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其仁爱精神的培养,通过对其重要性加以把控,有效提出相关仁爱精神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仁爱精神;医学院校;职业道德
引言:仁爱精神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特别是针对医学生而言,其内涵更具有特定性,赋予了医学教育新的价值与意义。因此,相关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仁爱的核心要点,并将其引入到新时期教育改革中,促进内部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借助情感教育,强化医学生共情能力,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精神以及服务精神。
1.培养医学生仁爱精神的重要性
1.1仁爱为教育之根本
医学教育在实现综合素质医疗工作者培养的同时,更着力于我国未来医学事业人才的储备建设。既面向当前医疗所需,同样面向我国未来医学事业发展。因此,德育教育对医学教育而言,至关重要。以仁爱视角展开,可将其视为一种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表现。仁爱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涉及到的爱己、爱人以及爱国思想,与我国新时期的思想导向存在着极强的关联性,对医学生加以仁爱精神培育,与我国新时期教育开展目标相符合。
1.2仁爱是医学生基本职业道德重要内容
就医学基本职业道德而言,人道主义是其核心要点,而仁爱精神正是这种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表现。医学强调“技艺结合”,以践行人道主义作为职业理念。早在1949年,就曾有“将一生献给人道主义”的医学誓言。因此,要求广大医疗人员以及医学生应保持热情饱满的姿态,建立在负责任的基础上,以患者为出发点,积极为患者排忧解难,全面构建仁爱精神的医疗环境,使患者得到更为良好的服务体验[1]。
1.3仁爱精神培养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
仁爱精神具有极强的普及性,在直接表现个人层面价值追求的同时,可形成全社会范围内的精神价值导向,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前提。儒家思想致力于对社会关系的探索,而仁爱精神是基于情感角度对社会良性建设的探索,仁爱精神中强调对社会、国家以及个人责任的履行,与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其具体阐述了当代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内涵。借助仁爱精神的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学生的服务精神,为处理医患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支撑,缓解了社会中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2.培养医学生仁爱精神策略分析
2.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融入教育体系中
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仁爱思想,多与教育有关。作为中华传统道德,仁爱是我国所固有的重要精神。仁爱思想在儒家文化中贯穿始终,因此,对仁爱精神的教育,既是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优化,也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医学院应基于自身对仁爱思想的把控,将仁爱思想纳入到整体教育规划纲要之中,进一步要求确保仁爱精神在医学教育中的贯彻,全面推动“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
对仁爱精神的培养,应以批判式的形式完成,一方面,应肯定仁爱精神具有的深刻意义,在新时期发展中赋予其时代内涵,使医学生得到的仁爱精神学习更加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针对儒家思想中的落后观念,应通过与学生的剖析,予以抛弃。例如,在儒家思想中,仁爱中的“爱人”强调应以“爱亲”为前提,这一点就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主要受到当时封建社会以血缘宗法为主体的社会环境制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仁爱思想进行提炼、总结,最终确保呈现给学生的是更具现代精神的仁爱思想观念。
2.2将学科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仁爱中具有极强的感情因素,可将其视为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仅仅依靠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很难实现对学生仁爱精神的培养。而借助情感教育形式,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对仁爱精神的认同,教学有效性显著提升。通过对感性的追寻,在课堂中,学生能够始终保持身心愉悦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得到仁爱精神学习的同时,并将其进一步变成一种自觉性行为。
针对教师而言,应切实加大情感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度,着力于对医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的进行,秉承着必要与适度的原则,借助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全面提升仁爱精神培养的完整度。教师应将仁爱精神作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对仁爱思想加以总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贯穿于学科教育中,集中把控课堂节奏。借助情境模拟、校园榜样树立等方法,结合医学案例深入分析仁爱精神所承载的具体内涵,特别是针对一些典型的临床案例进行研究,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仁爱精神在治疗、沟通中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服务意识的提升,丰富了服务精神的内容,为医学生未来的服务能力提升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2]。
结论:医学生应以仁爱精神作为基本职业素养提升的方向,明确自身职责,强化道德约束,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医学生应多给予同学关心爱护,针对一些学习、生活存在问题的同学,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帮助。另一方面,在步入社会后,医学生应将耐心、爱心融入到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中,提升服务精神,避免医患纠纷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濮燕屏.论医学生仁爱精神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8,35(02):5-6
[2]周艳芬.用仁爱精神加强和改进医护专业学生医德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项目编号:?
GXZZJG2016B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