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方法:把2019年6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左氧氟沙星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左氧氟沙星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价值予以客观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COPD急性加重期;有效性
前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吸气量增加、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下降等,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为COPD目前最为严重的并发症[3]。下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属于非常多见的呼吸道疾病,是由于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因为老年人抵抗力减弱,身体素质降低,导致的发病率增加。临床症状一般具有发热伴寒战、咳嗽、流鼻涕和乏力等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现阶段临床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但由于治疗过程中服用较多的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明显增多[1]。为了探讨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本文把2019年6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把2019年6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名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06名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女29例,男24例,患者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为(59.7±6.2)岁,平均病程为(1.1±3.2)周;观察组女27例,男26例,患者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为(54.3±5.7)岁,平均病程为(1.2±4.1)周;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和平均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均保持同质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出现的平喘、祛痰等情况,使用青霉素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每天1次,两周为一疗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情况。观察组则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将左氧氟沙星溶入平衡盐溶液中,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给药,每天治疗一次,两周为一疗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之后,口服左氧氟沙星片的继续进行治疗。每天治疗两次,一疗程为2周,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情况。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分为无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无任何改变)、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有轻微不适感)、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无不适感),其中有效率+显效率=治疗有效率;同时观察记录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药物疹等)。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得到的数据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来检验 ,当P<0.05时,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根据数据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96.22%,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5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6,P<0.05)。表1为具体数据。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根据数据统计,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77%,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70,P<0.05)。表2位具体数据。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一种多见且发病率高的呼吸道疾病,常伴随着反复急性发作,是由于革兰阴、阳性菌和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导致的炎症。老年人群更容易患病,因为老年人的肺泡弹性低,气管和支气管的防御功能下降,拥有较低的机体抵抗力、免疫力,因此易诱发下呼吸道感染。加上日常生活中服用很多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容易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炎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的种类多且复杂,因此采取一种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
左氧氟沙星属于氧氟沙星的左旋体,相比氧氟沙星有更强的灭菌作用,具有高效、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安全性高、强力抗菌、血浆半衰期长达7小时、给药后效应明显、口服易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近100%等特点,它可以抑制病原菌的DNA旋转酶活性,破坏病原菌DNA的复制与合成,加快病原菌的死亡,而且左氧氟沙星生物利用度可达到100%,在给药后在人体中不容易代谢,不仅可以在血液内持久的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而且具有较好的组织穿透性,除了脑组织之外可以到达其他任何组织,并最终经过肾排泄出来,对肝脏和造血系统的伤害较小。它在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起抗菌作用的同时,还对厌氧菌、支原体、结核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消化球菌等也起到了十分有效的抗菌效果。对敏感菌所致的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5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8。将左氧氟沙星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其他的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既安全有效,耐受性又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值得在临床治疗方面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塔吉姑丽·阿不拉.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0):150-151.
[2]彭国,莫颖.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27,14(3):75.
[3]孙文君.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