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卒中后的隐性误吸临床治疗上舌肌康复训练器和吞咽康复疗法联用价值。方法:把在2019年1月-2020年2月来本院接受临床治疗卒中后的隐性误吸76例病人纳入到本次试验研究对象范围,借助随机分组处理方法,将病人平分两组,两组均实行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基础组以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为基础,实行吞咽康复疗法,研究组除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吞咽康复疗法外,配合舌肌康复训练器疗法,观察分析两组的应用情况。结果:在两组洼田饮水的试验疗效上,对比基础组,研究组占据极高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基础组比较,研究组为突出疗效,差异显著,x2=4.093,P<0.05。结论:卒中后的隐性误吸临床治疗实践中,舌肌康复训练器和吞咽康复疗法联用后可获取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卒中;吞咽;舌肌;康复器;康复治疗;隐性误吸
本文为深入研究关于卒中后的隐性误吸临床治疗上舌肌康复训练器和吞咽康复疗法联用价值,把在2019年1月-2020年2月来本院接受临床治疗卒中后的隐性误吸76例病人纳入到本次试验研究对象范围,证实舌肌康复训练器和吞咽康复疗法联用效果,详细的结果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把在2019年1月-2020年2月来本院接受临床治疗卒中后的隐性误吸76例病人纳入到本次试验研究对象范围。研究组:病人的男女占比是24/14例,年龄区间是57-72岁,平均的年龄则是(62.88±7.32)岁;基础组:病人的男女占比是23/15例,年龄范围是58-74岁,平均的年龄则是(64.21±7.46)岁;以上病人家属自愿参与本次试验,同意书全部签订完成,所纳入病人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尚无意义,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实行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基础组以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为基础,实行吞咽康复疗法: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以基础训练、摄食训练为主。先以吞咽功能性障碍临床评估表为基础,综合评估病人徒手吞咽基本功能,内容以直接、间接为主。间接评估层面内容以饮水试验和进食过程为主;直接评估层面内容以下颚、唇部、软腭、舌部等运动为主;需结合评估结果,找到病人吞咽困难真实原因,再从如下基础训练疗法当中选定最适宜病人的训练疗法:①吞咽肌群手法放松康复疗法。指导病人开展口颜面部周边肌群、下肌群和舌骨上部训练;②实施并刺激疗法。借助冷冻湿棉签对病人咽后壁与软腭实施反复刺激,便于对病人口腔感觉与咽部反射起到良好改善作用;③实行门德尔松手疗法。将病人喉部适当抬高,促使病人环咽肌的打开时间有所延长,实施咽部上提肌、咽缩肌等肌力训练;④实行自主气道的保护疗法,即为声门上部吞咽疗法。指导病人从充分呼吸逐渐过渡至屏住呼吸,慢慢吞咽,待结束吞咽,开始自主咳嗽;⑤实行闭锁声门训练。指导病人大声实施咿呀啊等声门开放及关闭能力训练;⑥应当考虑到病人治疗性的进食,要求务必要做好病人进食体位的合理调整,并注重最适宜食团的合理选定。
研究组除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吞咽康复疗法外,配合舌肌康复训练器疗法:①刺激口腔感觉。病人双唇中间、上颚、舌面、两侧磨牙位置颊黏膜部等放置舌肌康复训练仪器,手撵舌肌康复训练仪器吸球,指导病人借助吸嘴吸住,反复摩擦;②做好舌肌运动。借助吸嘴将舌头吸住,轻柔牵拉舌头,实施绕唇与往返运动,通过舌肌康复训练仪器实施抗阻伸舌及收舌操作,对舌头绕唇运动进行抗阻,上颚与舌头中间放置好康复仪器吸嘴,借助舌头反复对吸嘴实施挤压操作;③做好口颜面部肌群的运动。双唇中间放置好康复仪器吸嘴,借助双唇对吸嘴实施挤压操作,上翘嘴角;让病人口含吸嘴,实施收颊吮吸舌肌康复训练仪器的吸嘴运动;病人通过牙齿反复且交替的咬嚼吸嘴。上述所有静态动作均持续5s,而动态动作则需重复实施10-20次即可。
1.3 临床观察指标
(1)两组洼田饮水的试验疗效。
(2)两组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借助spss20.0软件实施;计数方面资料检验则借助x2实施;计量方面数据检验借助t值实施。倘若P<0.05,则数据间的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洼田饮水的试验疗效
在两组洼田饮水的试验疗效上,对比基础组,研究组占据极高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洼田饮水的试验疗效[n(%)]

注:与基础组比较,*P<0.05.
2.2 两组的临床疗效
研究组:有效病人有24例,显效病人有13例,无效病人有1例,总体有效率是97.37%;基础组:有效病人有19例,显效病人有9例,表无效病人有10例,总体有效率是73.68%。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基础组比较,研究组为突出疗效,差异显著,x2=4.093,P<0.05。
3.讨论
脑卒中病人,通常会伴有着一定吞咽障碍,极易引发误吸这一危险症状。误吸期间,依照病人可否伴有着呛咳、咳嗽等症状表现,通常可划分成显性、隐性这两种误吸症状。隐性误吸,属于无症状类型的误吸,即液体或者食物进入到声带水平下面气道后,并无咳嗽等外部体征产生。隐性误吸,极易诱发肺炎,严重威胁着病人生命安全[1]。
吞咽过程大致分为口腔、咽喉、食管这三个时期。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通常病发于口腔与咽喉这两个时期。吞咽障碍,通常是因上颚与舌运动性障碍所致。吞咽期间舌头负责将食物转运至口腔内部,舌头接触硬腭后所产生舌压,属于吞咽整个过程当中食物自口腔逐渐运送到病人咽喉部位最大的一个动力,是舌体部位运动功能关键性反映指标[2]。吞咽障碍病人降低舌压后,其舌头对于口腔内部食物实际稳定作用有着极大影响,对舌背、上颚部位包裹及转移食物会有阻碍作用产生,咽喉反射启动会严重受限,最终会有吞咽障碍症状产生[3]。
那么,单一实行吞咽康复疗法,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往往并不理想化,对病人舌头与肌群方面运动训练效果不佳。而配合舌肌康复训练器后,则可通过刺激口腔感觉、舌肌运动、口颜面部肌群康复运动等,更加有效地锻炼病人舌头与肌群,帮助病人增强口腔部位、颊黏膜部、舌头和嘴唇部位感觉,让其舌头对于食团传送及控制能力得以增强,实现对隐性误吸症状有效干预,达到最佳疗效[4]。
经本文实验研究后证实了,相比单一实行吞咽康复疗法,运用舌肌康复训练器和吞咽康复疗法联用治疗方案后,洼田饮水的试验疗效极为显著,误吸疗效也十分突出。综上所述,卒中后的隐性误吸临床治疗期间,建议广泛推广及运用舌肌康复训练器和吞咽康复疗法联用治疗方案,以便于获取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向连, 向凤玲.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9, 11(02):345-346.
[2]欧阳丽竹. 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 19(007):125-126.
[3]张雅琴. 舌肌康复器联合吞咽康复治疗卒中后隐性误吸的临床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36):185-186.
[4]董蕾蕾, 庞丹丹, 阳虹. 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20,15(13):251-253.
通讯作者:王景信
作者简介:牛瑞敏,女,1994.02.28,河南省周口市,本科,汉族,康复治疗师,吞咽康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