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抗凝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5期   作者:邱红 吴悦
[导读] 探究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抗凝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抗凝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主要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而研究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就两组的治疗前、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与穿刺点止血压迫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穿刺点止血压迫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能进一步提高抗凝效果。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效果
前言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是通过引出患者体内血液,用机器代替其肾脏功能来过滤血液中的毒素与杂质,以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1-2]。但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防止凝血情况的发生与确保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故临床在该过程中多予以患者持续性抗凝。普通肝素是一种抗凝剂,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中,但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血风险,对患者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3]。然而,低分子量肝素作为一种新型抗凝剂,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更强的抗凝作用,且出血风险低。基于此,此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究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对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主要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5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50.14±6.33)岁;体重48-70kg,平均体重(62.15±4.18)kg。研究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18±6.35)岁;体重48-71kg,平均体重(62.20±4.21)kg。经计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且符合血液透析治疗适应症者;②在研究前,患者及其家属已经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肝功能异常者;②有凝血功能紊乱或活动性出血者;③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此次研究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原则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在透析开始前,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000U普通肝素(Vetter Pharma-Fertigung GmbH & Co.KG,批准文号H20120344,规格0.2mL),透析开始后3h内通过肝素泵给予患者追加1000 U,并在透析治疗结束前1h停止使用肝素。
        研究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在透析开始前,给予患者静脉注射4000U低分子量肝素(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198,规格0.6mL),透析过程中无需追加,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可给予注射2000U低分子量肝素。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详细记录患者的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并注意观察透析器与管道内部是否存在凝血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与穿刺点止血压迫时间,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主要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22.0,()表示各项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如表1所示,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的TT、APTT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TT、APTT与穿刺点止血压迫时间更快(P<0.05)。
表1 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与穿刺点止血压迫时间比较()

3.讨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患者只有接受及时且高效的治疗,才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血液透析作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案,其能有效帮助患者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与杂质。通常情况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临床多配以普通肝素,以达到抗凝目的,但普通肝素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血风险,故在临床中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据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TT、APTT与穿刺点止血压迫时间更快(P<0.05);该结果提示,低分子量肝素能有效改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凝血指标,并加快穿刺点止血。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新型抗凝剂,其能对凝血因子Xa进行选择性作用,从而达到发挥抗凝作用的目的[5]。同时,低分子量肝素能抑制FXa,从而防止凝血系统活化,避免凝血级联反应,不会过度延长APTT。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后,其在患者体内与血管内皮细胞、血清蛋白的结合率低,且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在透析前仅需给药一次,这能有效避免持续泵注对患者机体循环的影响,确保透析治疗顺利进行[5]。此外,低分子量肝素缩短患者的穿刺点止血时间,不仅能说明其抗凝效果显著,还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其降低患者出血风险的作用。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并未发现透析器与管道内部出现凝血情况,可见低分子量肝素显著的抗凝效果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能有效改善患者透析过程中的凝血指标,并缩短其穿刺点止血压迫时间,具有显著的抗凝效果。
【参考文献】
[1]姜粉莹,吴媛.不同剂量低分子量肝素辅助CRRT治疗ARF的效果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9,29(2):167-168.
[2]陈芳.用阿加曲班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150-151.
[3]陈萍.用不同的抗凝药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4):143-144.
[4]杨晓君.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125-126.
[5]陈银杏.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在血液透析中的效果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4):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