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河湖事务服务中心 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是绿色发展理念有效落实的必经之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复杂的水问题。政府部门要根据水环境状况全面落实推广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河长制维护河湖生态环境,创新完善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进而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道管理模式。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河长制;河道管理
1、引言
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道管理模式意义重大,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加强河长制河道管理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考核问责机制,提高河长制河道管理效率,实现绿色发展。
2、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义与价值
2.1、全面推行河长制有助于完善水治理体系
全面推行河长制度有利于我国水治理系统的完善,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手段。河湖管理是进行水资源管理与治理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在各部门的联动下强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各种问题与不足。河长制在实践中形成了诸多可推广的经验,对于维护河湖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河长制明确具体的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管理,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全新格局。
2.2、全面推行河长制有利于解决复杂的水问题
全面推行河长制度是现阶段解决我国复杂的水问题,确保河湖健康安全的有效措施。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匮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水生态损害问题,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凸显。河湖水系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载体,是现阶段解决新老水问题的集中区域。近些年各地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重视河湖的治理和管理保护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综合效益,但整体上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2.3、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想走生态优先、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就要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江河湖泊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生态价值以及经济功能,是我国生态系统建设以及国土空间的主要构成内容。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要将河湖管理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融合,全面推行河长制度,进而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河长制现状分析
3.1、河长制取得的成就
《水污染防治法》虽规定了河湖的管理条例,但水环境的治理涉及环保、水利、交通等部门,职能太过分散,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重叠、错乱,形成了有利争着抢,无利则能不做就不做的局面。而河长制的提出恰恰打破了这种局面,解决了治水“群龙无首”的窘况,破解了以往遇到的体制顽疾,改变了“环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的尴尬。
3.2、天水市河长制现实困境
(1)水环境保护观念未贯彻人心
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河段河道内垃圾边清边倒现象屡禁不止,以村民自建房对砂石需要为主的偷采行为时有发生,环保条幅树立了很多,但依旧没解决问题。大多数人在个人利益和保护水环境面前,往往会选择前者。人们不愿去关注水污染,对污染水环境的问题“明知故犯”。
(2)河长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阶段河长主要由各级党政机关人员担任,市、县区、乡镇、村社四级河长之间的相互衔接、沟通、互动还不顺畅,村级河长“站岗放哨、通风报信、查漏补缺、严防死守”的职责发挥还不充分,下一级河长向上一级河长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工作还有待不断完善和加强。
(3)相关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截止目前,河流虽均已实行属地河长制管理,但跨境河流存在上下游、左右岸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管理标准和要求可能不尽相同,同时上游河段对下游河段的影响因素不易量化,造成出现问题责任认定不易,可能影响河道管理效果。二是河道部门管理众多,岸上岸下涉及水利,环保、国土等多个部门,各县区及部门根据管辖区域对流域分段包保,各自管理,存在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共享,联动机制出现漏洞。
4、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法
4.1、优化红线约束,保障河湖资源持续利用
水资源聚集形成了河湖,重视生态资源保护可以有效的提升水资源质量。全面推行河长制度要将节水护水作为重要内容以及主要目标,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的利用及开发管理,提升控制力度,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政府部门要在国家刚性要求及约束下重视水功能的严格管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充分凸显河流生态基流,提升河湖功能,营造良好的水资源生态环境。
4.2、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党委政府应该严格按照《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开展工作,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的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道管理模式,并健全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各地党委政府要细化不同水系的管理权责,树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理念,协调管理江河湖泊,并开展上下游、左右岸联合防控工作。明确各级水利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的权责,合理开展流域治理规划、抗洪调度、水资源调度、水量均衡管理等工作,确保河长制河道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4.3、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
为了科学、有序开展河长制河道管理工作,应因地制宜的建立河长制会议制度、河长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河长制工作督查机制,有针对性的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对河长制的实际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检查,拓展河长制河道管理范围,将管理范围拓展到岸线保护、河湖采砂石管理、水域占用补偿管理、岸线有偿使用管理等领域,完善河长制河道管理长效机制。
4.4、加强系统治理,提升河长制工作质量
河长制管理要充分保障系统性、完整性,重视河湖生态环境的修复。河长制的规划要根据国家要求及各项治理政策做好退田还湖工作,有效保护河湖生态系统。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河湖健康评估管理,通过阶段性的方式进行水资源容量分析,提升水生态环境容量。河长制的推广需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源头上加强对水源涵养区以及江河源头的保护管理,加强对生态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构建生态清洁的小流域,创建良好的水生态保护模式。
4.5、强化考核督察
河长办牵头制定河长制考核办法,建立由总河长牵头、河长办具体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第三方监测评估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问题实行河湖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报送市委、市政府,通报市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并向社会公布,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责任审计和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5、结束语
我国有着众多的江河湖泊,水系相对较为发达。其中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共有45203条,总长度约为150.85万km。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逐渐意识到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全面推行河长制,强化河湖管理是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国水环境治理以及保护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段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J].农业与技术,2017,37(15):175-176.
[2]陈雷.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J].河北水利,2017(03):6-7.
[3]陈雷.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7,37(02):1-3.
[4]陈雷.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