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保健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7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保健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肺活量(1.43±0.36)L 、第1秒用力呼吸量( 2.61±0.82 )L、第1秒用力呼吸量所占肺活量比值(59.48±8.61)% ,显著高于对照组肺活量(1.21±0.20)L 、第1秒用力呼吸量(1.83±0.31)L、第1秒用力呼吸量所占肺活量比值(50.37±3.49)% ,观察组患者物质功能(83.84±7.92)分、躯体功能(80.65±7.35)分、心理功能(80.87±7.23)分与社会功能(80.59±7.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67.46±5.93)分、(67.58±5.16)分、(70.13±6.44)分、(67.85±5.6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预防保健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预防保健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具有气流阻塞体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情况下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有严重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治疗质量。有研究表明,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施以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本次研究以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预防保健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该次研究,且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20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43岁,中位年龄(50.29±3.72)岁;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16例,高中学历12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 41岁,中位年龄(49.58±2.39)岁;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13例,高中学历11 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实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进行相关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保健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慢阻肺对患者的身体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患者往往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沟通中要时刻面带微笑,保持耐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然后施以心理干预措施,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饮食习惯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让患者多食用一些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的事物,从而有效预防慢阻肺的急性发作。③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有益患者身体健康,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身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缩唇呼气,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但是运动不宜剧烈,避免引发急性慢阻肺。④病人的常住环境也有要求,尽量安排病人在安静清洁,空气流通的房间,室内不要放置花草有粉刺的植物,避免有过敏源的东西放置室内。⑤在身体状况允许下,每年的冬季来临之前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每隔5年注射一次),有有效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感冒的次数,从而减少肺气肿的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生活质量,其中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 FEV1、FVC 与 FEV1/FVC,生活质量情况主要包括: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与躯体功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分数值在35~90分之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分值呈现正相关的态势。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用(±s)的形式表示,数据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比较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 FEV1、FVC 与 FEV1/FVC 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对比分析(±s)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分析 [(±s)]分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易导致肺功能出现进行性减退,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因对疾病知识及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对肺功能恢复有利,且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可有效延缓稳定期。为此,本研究针对选定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分别行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日后护理提供参考。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观察组肺功能指标 FEV1、FVC、FEV1/FVC [(1.43±0.36)L、(2.61±0.82)L、(59.48±8.61 %] ,显著高于对照组[(1.21±0.20)L、(1.83±0.31) L、(50.37±3.49)%],观察组患者物质功能(83.84±7.92)分、躯体功能(80.65±7.35)分、心理功能(80.87±7.23)分与社会功能(80.59±7.31)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 [(67.46±5.93)分、(67.58±5.16)分、(70.13±6.44)分、( 67.85±5.63)分],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这与国内部分文献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原因可能为:预防保健护理指于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指导下,原则为“三因制宜”,结合患者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保健护理遵循因人、因时及因地制宜三大原则,护理人员按照患者不同体质、身体状况及气候变化针对性指导其调理心理、运动及饮食等,促使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维持营养均衡、阴阳平衡及健康状态,从而减少其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同时,预防保健护理有效结合护理和预防,符合人们预防为主、崇尚自然治疗法等健康理念,该护理模式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通过改善患者饮食习惯及营养供应,并通过氧疗、改变运动方式对患者呼吸流速予以调整,增加其通气量及呼吸有效性,再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恢复理念与战胜疾病的信心。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未对护理满意度作详尽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预防保健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不仅能够可改善其肺功能,而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焕.协同护理模式对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240-3242.
[2]王碧茹,陈自然,王碧斐,凌均超,孙昊,张瑞丹. 预防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2):24-26.
[3]李小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防肺栓塞的护理进展[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01):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