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5期   作者:冷得英
[导读] 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其疗效, 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摘要】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其疗效, 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8月间在急诊科输液中心进行输液的患者366例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强迫的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人数为165人,对照组患者满意人数为154人,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用于急诊科是一项良好的措施,可以很好地改善输液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得到较好的满意度,缓解了急诊室的医患关系,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输液;患者满意度;护理干预

        人性化护理方式作为一种个性护理方式,是依照病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而展开的护理干预方式,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病人的病情一般比较急,心理状况复杂,针对这种情况,在急诊室提倡人性化护理措施就有更加积极的意义。我院研究了人性化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 2月~8月间在急诊科输液中心进行输液的患者366例,均来源于我院门诊、急诊、儿科,主要为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患者。入选患者均心理健康且同意填写调查问卷。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3例。 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男92例,女91例,年龄16~62岁,平均(37.7±2.1)岁,输液时间 3~10d,平均(4.5±1.2)d ;对照组男93例,女90 例,年龄14~65岁,平均(38.5±3.2)岁,输液时间2~9d,平均(4.2±1.7)d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诊护理措施,包括医嘱执行和输液患者一般护理以及问题解答和急诊看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殊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包括如下:输液前尽量针对患者的恐惧等心理,为患者详细讲解输注药物的安全性及必要性,同时机敏地通过言语或者其他方式分散患者的输液紧张注意力; 输液过程中:包括输液护理,还有心理护理;配合详细的输注设备检查,选择合适的血管,力求一次穿刺成功,增加患者的信任感,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 在穿刺结束后,随时巡视,严密观察输液的过程,保证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随时检查胶管及液体输入是否通畅,针头是否脱出,及穿刺局部是否出现肿胀、疼痛等,给患者充分的安全感;输液后告知患者输液后的注意事项,耐心讲解输注药物对患者疾病的干预作用和可能出现的轻微不良反应,叮嘱患者随时观察病情,对患者针对性地讲解后续治疗方案及步骤,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输液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调查。心理状态评分调查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SCL—90 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包括 10个症状因子,共90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1~5的评分级别,1、2、3、4、5 分分别表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层级。评分因子>2分即判定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行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行组间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强迫的例数分别为22例、37例、26例、29例;对照组患者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强迫的人数分别为27 例、43例、34例、33例。两组各项心理状态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 SAS 、 SDS 评分比较(±s,分)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人数为165例,占本组总人数的90.16%;对照组患者满意人数为154例,占本组总人数的84.15%。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
表 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用药种类较多较杂,日常工作时极易出现配错药、给错药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不但会影响医院声誉,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疾病康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加强急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至关重要。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调查问卷的各项因子中,选择了四项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它们分别是恐惧、焦虑、抑郁、强迫。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强迫的人数分别为 22例、37例、26 例、29例;对照组患者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强迫的人数分别为 27例、43例、34例、33 例。两组各项心理状态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AS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人数为165例,占本组总人数的90.16% ;对照组患者满意人数为154例,占本组总人数的84.15% ,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十分有效的。研究中我们重视对患者的人性化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及时与其建立有效沟通,并对患者表示充分的尊重,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服务,有效拉近护患间距离,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输液满意度;为患者营造一个人性化的输液室环境,适当增加便民设备,并对输液室进行划区域管理,有效确保患者输液时的身心舒适,避免不良环境对心理造成的刺激;加强输液时的人性化护理,提高输液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重视对患者输液时的健康教育,输液期间加强巡视,有效提高患者的输液配合度,确保输液安全,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对急诊输液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输液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丰文悦.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儿输液中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4):109-111.
[2]张惠珺.规范化巡视在门急诊输液室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8,24(20):115-116.
[3]于志红.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9):256.
[4]梁平.人性化护理服务对门急诊输液患者疾病认知及输液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5):30-31.
[5]刘敏,刘永利.人性化服务在儿科急诊输液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261-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