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10 422 1991 0528 3332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软土地基是不安全因素,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注重软土地基工程处理技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高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减少软土地基处理的成本,不断简化软土地基作业流程,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提供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难免会遇到软土地基,且其将对整个工程造成严重危害。由于存在软土地基,所以建筑工程项目很难保证其稳定性,而且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对此,必须有效处理软土地基,从建筑工程目前的状况出发,加大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力度,按照软土地基的不同类型选用合适的处理技术方式,改善软土地基成果,提高建筑项目总体的施工质量。
1软土地基特点分析
1.1压缩性较强
压缩性较强是软土地基的一个主要特点,强压缩性导致软土地基中存在较多且较大的缝隙,极易造成地基的沉降现象。
1.2触变性
软土地基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触变性,当软土地基遭受外力作用时,极易发生较大的变形,加上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强,这些变形往往是不可恢复的,导致地基的自身强度不断下降,使建筑发生沉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1.3不均匀性
一般来说,软土地基所含的主要成分是细小的土粒和分散土,并且成分分布很不均匀,造成软土地基的均匀性变差。由于软土地质的分布密度极不均匀,对建筑的受力平衡造成了极大困难,当承载力非常大时,建筑自身的稳定性变差,严重时还会使建筑的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建筑质量,对居民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1.4透水性较差
雨季时软土地基的含水量会较大,超过地基的饱和能力,导致土质的透水性会变得更差。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土质考察一定要谨慎缜密,土质的透水性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处理,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2施工技术及处理方法
2.1强夯置换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土地基通常采用的是强夯置换法加以处理,这样可使软土地基问题得到解决,防止不良土壤结构的形成。运用强夯法是处理软土地基最有效的方法,它通过不断夯击相应区域,以此取得显著的压实效果,同时内部空隙也将明显缩小。采用强夯法时,应选择合适的夯击设备,对起吊设备、重锤进行合理搭配,这样软土地基才能取得预期的夯击效果。当然,必须要精确控制重锤的重量,这样才能保证夯击的可靠性。此外,应用夯击处理方法时,必须结合置换操作,部分基础结构的含水量比较大,或所用的土壤材料与建筑施工要求不符,就需进行充分置换,确保整个结构可以满足相关应用条件。必须严格控制置换材料的质量,保证所有材料的性能、质量达到理想的状态,可优先选择本地材料。为了使强夯置换法达到应用效果,通常可采用强夯或是分层填筑进行操作,防止夯击厚度过大,进而影响到地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2深层拌和法
将水泥石灰添加到原有的软弱土体上,使之形成强度均匀且稳定的固体,以此达到加固地基目的,这种处理方法也可称之为深层拌和法。采用这种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时,通常需结合深层拌和法。一般来说,深层拌和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其一为水泥砂浆喷射法;其二为粉状拌和法;其三为空气喷射法;其四为水泥搅拌法。其中,石灰搅拌、水泥搅拌这两种方法最为常见。深层水泥搅拌主要用于处理粉土泥炭,或其他软弱土体,通过利用水泥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石灰作为一种固化剂,经常应用于深层石灰搅拌中,也可将其用于处理塑性指标相对较大的软土地基。
2.3化学药剂法和冻结施工法
将化学加固剂、乳浆状水泥倒入机械中,对其进行充分搅拌,再注入到软土地基当中,这样就能达到固化目的,此方法也叫做化学药剂法。通过采用化学药剂法,土地将具备良好的隔水性能,同时地基强度也将得到增强。通常,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地基,以及对地面用水进行开挖。冻结法指的是,将钢管卡设在软土地基中,将其与软土土体冻结在一起,再对地基中的水分进行冻结。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拦截开挖面上的渗流水,处理每种软土地基都可以采用冻结施工法。然而,这种方法需要花费较高的造价成本,处理过程中地基容易发生膨胀,而地基在解冻过程中,地基也容易出现下沉现象,而且需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2.4高真空机密法
处理软土地基时,一旦选用高真空机密法,应当对排水渠道进行竖向设置,横向排水通道可以设置在碎石地面上,不透气薄膜可置于上方,保证所用的空气压缩机具备较大的功率,以此负压抽取混合物中所含的空气。此时,凝固的土壤将流入软土地基中,同时还能提高土质的承载能力。采用高真空机密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主要是通过转化负超额孔隙水压力,以此降低土壤孔隙压力。软土地基在处理过程中如果选择高真空机密法,既可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同时还能提高其安全性。该过程虽然很难操作,但操作过程只要按照施工计划标准,建筑物就能保证其安全性。建筑工程施工经常采用这种处理方法,该处理技术比较有用。当然,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一点,即树立环保意识,做好环境卫生工作,这样国民的生活需求才能得到满足,进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3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3.1强化材料及设备质量检测力度
在材料入场环节,管理人员应重点对各批次施工材料的质量、数量进行检查,与采购清单进行对照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少量材料作为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质量检验,再将检验结果与各类施工材料的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在检验结果与采购要求、相关指标完全符合后,方可将材料运输入场、投入使用。例如,在某建筑工程中,企业采取抛石挤淤法,管理人员在材料入场环节对片石的块径与尺寸进行检查,并抽取少量样品开展破碎试验,检查片石的抗压性能是否达标。同时,为消除设备因素对软土地基处理效果所造成的影响,应强化设备质量管控与调试力度,定期对所配置起重机、空气压缩机等机械设备开展维护检修工作,发现并修复所存在故障隐患。同时,根据相关设备标准,开展各项单项性能检测与联合调试工作,筛除性能质量与施工要求不符的机械设备。
3.2施工及基坑监测
多数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现场的环境较为复杂,持续产生新的变量因素,导致所编制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与实际施工情况产生出入,偶尔出现各类施工问题。例如,在采用强夯固接法时,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从而出现夯锤歪斜、地基表层松散不密实等施工问题。因此,要实施施工监测,实时监测地基施工现场与基坑内部情况。以基坑监测为例,对基坑支护结构变位情况、现场环境条件与岩土性状进行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分析各项施工问题的出现率,预测基坑结构变形与稳定状态的后续发展。根据预判结果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向施工作业提供技术指导与信息支持。同时,当监测到异常施工现象或数据时,将问题上报至技术部门与施工部分,分析问题成因,针对性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例如,在地基强夯过程中,监测到局部软土地基加固深度未达到施工要求或预计值时,表明地基下部可能存在砂卵石夹层。将问题向施工人员反馈,适当调整、提高夯击能量,或是清除障碍物即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使软土地能够被有效应用,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应合理应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优化软土地基处理治疗,提升建筑稳固性。
参考文献:
[1]王严冬,熊志刚.浅议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建设施工中的应用[J].治淮,2019(5).
[2]罗海腾.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J].珠江水运,2019(17).
[3]陈再.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解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6).
[4]王彬.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解析[J].科技风,2019(17):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