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5期   作者:龚正荣 刘佳 尹天宇
[导读]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干预对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干预对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宫颈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94例,均PICC置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7)与采用标准化护理干预实验组(n=47),对比并发症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采用标准护理干预进行PICC置管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率,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宫颈癌;PICC置管;并发症
        宫颈癌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多需要进行化疗。在化疗输入药物时,为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对血管的刺激,临床多选择PICC置管的方式给药。但PICC置管依旧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常见静脉炎、感染、渗血等,容易缩短PICC管道的使用时间,且可能威胁患者的健康。为了控制PICC置管并发症,积极做好护理工作,优化护理流程是非常有必要的[1]。我院在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PICC置管过程进行标准化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故以2019年收治患者94例为对象,就常规护理与采用标准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宫颈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94例。纳入标准:(1)均满足宫颈癌诊断标准;(2)根治性手术后需要化疗;(3)无PICC置管禁忌症;(4)生活能够自理;(5)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全身系统性疾病者;(2)导管材质过敏者;(3)凝血功能异常者;(4)不同意参与研究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7)与采用标准化护理干预实验组(n=47)。对照组患者年龄26~74(46.58±11.20)岁,PICC置管穿刺位置包括贵要静脉38例,肘正中静脉9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7~75(47.15±10.37)岁,PICC置管穿刺位置包括贵要静脉37例,肘正中静脉10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PICC置管护理。实验组则采用标准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置管前,维持病房环境安静、光线充足,向患者讲解PICC置管的价值以及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积极配合。(2)置管时,均由PICC置管专职护理进行,操作前使用温和肥皂水洗手,穿好无菌隔离衣。患者除穿刺局部区域外,均以整张无菌敷料覆盖。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打开敷料套件等,以穿刺点为中心从内向外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在20x20cm以上。穿刺位置首选贵要静脉,对穿刺条件不佳者,也可选择肘正中静脉,长度以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下折返至第二肋间隙为宜,穿刺时规范操作,动作熟练,匀速、轻柔送入导管,不可暴力送入,如果遇到阻力,可边按边推或注入氯化钠注射液后再送入[2]。(3)置管后,摄片确定导管位置,置管24h内均应该严密观察,第2d开始维护。在更换敷料时,注意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小心移除敷料、胶带,避免带出导管[3]。后再次清洁双手,观察穿刺点与附近皮肤以及导管外漏长度,对发红、渗液、导管体外长度改变等,均应立刻处理。后使用酒精、碘伏棉棒消毒,从内向外旋转消毒,注意避开穿刺点1cm,自然风干后S型固定导管,以酒精棉片清洁正压接头后更换,并使用胶带固定体外部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导管维护注意事项,在出现异常时及时来院处理。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常见静脉炎、感染、渗血、堵管或脱落等。(2)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2满意度
        实验组满意度为97.87%(46/47),高于对照组85.11%(40/47),P<0.05(X2=10.456,P=0.001)。
        3.讨论
        标准化护理强调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流程以及行为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而就标准化护理方案在宫颈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来看,置管前进行知识讲解,可提高患者配合度,有利于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注意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穿刺静脉,有利于减少对血管的刺激与损伤,置管后加强维护,也可及时发现感染、渗血等的风险,并及时处理,通过规范操作也可进一步降低该类并发症的发生率[4-5]。配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则可确保患者养成良好的导管维护行为。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采用标准化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标准化护理在预防并发症,改善护患关系上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在PICC置管过程中进行标准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率,有利于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思维.PDCA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晚期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6):320-321.
[2]赵安芬,吴志敏,王兰.针对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残余尿量、再置管率及尿潴留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1):70-72.
[3]王金华,王金萍.PDCA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晚期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心理月刊,2019,14(17):219.
[4]张艳君.预见性护理在宫颈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0):187-188.
[5]朱珠.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J]. 健康大视野, 20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