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01
摘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是重要项目构成,近些年,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河道治理工作中,国家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经济与环境效益方面实现了“双赢”目标。但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化的项目,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现阶段河道治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升河道质量效果,有效应用生态治理措施,已成为水利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论述了河道治理项目中生态治理措施的相关应用与建议。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措施;设计要点
1 引言
随着传统河道治理方式带来的生态弊端逐渐凸显,人为切断和隔离了陆地和河流生态链接,造成水生态环境被破坏,迫切需要探索河道新的治理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生态型河道建设为河道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不仅能改善河道水环境,促进河道生物多样性,还能美化城镇和乡村,促进城乡和环境协调发展。因此本文以“水清、岸绿、流畅、景美”为河道生态化治理目标,先分析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入手,阐述建设生态河道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2 生态水利技术的优势及应用要点
维持系统的生态平衡为河道治理的基本依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综合治理体系,从而提升河道治理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综合效益。目前,中小河流水资源由于受季节气候影响存在季节性供水差异,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可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可对河道渗透量、蒸发量等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提高用水经济效益。另外,将先进的环保材料和技术应用于河道治理项目中,不仅可提高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而且为河道多样性物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应充分考虑河道的水土流失特征,综合考察整个河道的上下游、左右岸的之间的关联特征,按照一定的原则统筹规划各项生态治理措施。生态治理的要点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加强对重要河段以及原生植被的保护,清理河底淤泥并对淤堵河道进行疏通;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临时防护的措施,如沉沙、排水、覆盖、拦挡等技术措施应用,在治理项目完工后应尽快恢复临时占地的原貌,对河道内的废弃物及时清理,为保护河道生态环境还要作妖植被恢复与景观绿化等工作。
3 河道生态治理原则
(1)保障防洪安全。国民经济发展中,防洪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经济安全。河道生态治理中,基于防洪安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基于生态理念设计河道项目,构建生态型护岸,构建亲水平台,以此缩短人与水间的距离。(2)保障水资源。严格依照国家与地区水资源制度,落实节水优先理念,恢复河道生态水量,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引调水要合理,以此确保河道动力得到逐步恢复。(3)河道生态空间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河道生态空间范围进行合理规划,清除空间范围内河障。合理布局生态空间范围,结合周边城镇,基于降低开发,对绿色生态空间进行整合规划,以此确保河道生态空间逐步恢复其生态贵能,构建点到线、线到面的立体化绿色生态体系,增强生态空间系统的开放性,对周围城镇发挥反哺作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4)减少入河污染物。对于河道沿线生活与工业污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河道内,针对工业污水,制定排放标准,严格依照国家污水排放政策规范;针对生活污水,要建立健全污水管网系统,生活污水能够出户入网,废污水实现集中处理。
4 河道生态治理建议
4.1 多途径推进生态河道建设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注入生态建设理念,主要措施包括:1)将排入河道的污染源截纳入城乡和农村污水管网后进行处理,杜绝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向河道排放。利用洪水等对河道内蓄积水体进行置换,保证河道内水质良好。
2)在生态型河道满足防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河道原有自然形状,宽窄、深浅、曲直不一,形成水流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景观价值。3)河道护岸(坡)采用如土工格栅生态护岸(坡)、生态袋护岸(坡)等方式;驳岸采取软、硬质驳岸、休闲岛驳岸、支流驳岸与水下平台和亲水台阶有机结合,形成多种护岸(坡)结构;河床采用干砌石、卵石护底;护岸表层进行绿化,河堤布置绿化廊道和景观带,为人们提供休闲游玩的场所。所使用的材料要具有渗透性,不可阻断河道内外物质和能量交换。所选用的绿化、护坡的植物必须是根系发达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4)合理在河道水面上种植如水葫芦、荷花、睡莲等浮水和浮生植物,既能建立起多样性的生物群落,以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4.2 构建水生动物种群
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生态平衡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维持河道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为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现代化设计理念尽可能的保持物种多样性,确保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水环境健康。另外,在生态治理时为提高河道的自净化能力,可依据河道污染物来源、水质状况、河岸地形特征采取工程或植物措施净化水质,例如根据水质状况、水深和水流大小确定具有净化水体的植物种类,在河道功能不受水质净化措施影响的条件下采取工程拦污措施,在郊野村落集中且风景观赏的河道内水质净化措施的应用较为普遍。因此,可结合河道治理实际情况提升此类物种的数量和水质净化能力,促进河流内水流循环保持水生生物的可持续发展和总体平衡。
4.3 重视河道养护
以某地为例,为了落实生态治理工作,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将每一环节都视为工作重点并逐步进行完善,特别是河道养护,以此增强河道整体环境的生态化。河道生态治理中,相关部门加强养护挡墙与道路,在河道周边设置相应的绿化带,增强其生态性。另外,及时修理已损坏设施,全面做好河道养护工作。总体而言,要重视河道养护,相关人员要严格依照规定进行河道养护,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工作。
4.4 建设生态河堤
需要综合考虑项目区的地形特征、土质状况、河道施工特征等因素科学规划设计生态河堤建设,通过考察分析河道走势、地形地貌等特征并将河道划分为交替变化区、常露区和淹没区,然后结合各区域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护坡形式。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由多样化草皮、草种、复合纤维织物、反滤土工布等一体化新型护岸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防治河岸水力侵蚀、降低土壤流失、恢复生态系统和绿化景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中,河道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对于每一条河流的治理,都要从长远、稳定及生态性角度考虑开展工作。相关管理部门要将河道施工与防护工作作为管理的重点,坚持正确治理原则,有效应用先进治理技术,促进河道实现长远发展,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治理工作中,要加强监督,采用生态管理模式,确保各参与方实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坤杨.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9(03):111-113.
[2] 赵光荣.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1):173-175.
[3] 黄鹏飞,饶浩羽.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8(06):117-119.
[4] 张鹏,王欢欢,许昌,闫新.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思路与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7(38):249-250.
[5] 张祖鑫.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研究[J].农家参谋,2017(1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