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秦颖琛
[导读] 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建筑物稳定性的关键。

        上海华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建筑物稳定性的关键。本文将围绕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阐述,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建筑工程;配比技术;振捣技术
        前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多样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将配比技术、拌和技术以及振捣技术等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制定完善的混凝土施工管理方案,注重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以此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使之适应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
        1.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1.1配比技术
        混凝土组成方式相对复杂,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性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受到混凝土内部的水泥以及外加剂成分等比例的影响最大。为了保证配比的准确性,则要求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及时做好现场的勘察工作,在选择混凝土的环节中要从施工的经济性角度进行出发,并将成本因素考虑在内,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为此,在优化配比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计算出集料含水量,为了保证配比准确性,需要与理论数值进行比较,尽量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制定出配合比,并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搭配,以此保证混凝土中成分含量与配合比之间处于一致性,以此提升混凝土质量。
        1.2拌和技术
        混凝土拌和需要在混凝图配比完成之后进行,要求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充分了解上述混凝体配合比,并对混凝土使用量进行测量,尽量降低使用误差,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集料的使用误差、水使用量的误差进行控制,要保证前者不能超过±2%,后者不能超过±1%,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对水泥和外加剂使用量的误差进行确定,保证不得超过±1%,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施工标准。在应用拌和技术的过程中,要投入适量的材料,为了保证后续搅拌混凝土的均匀性,则需要对材料的投放顺序进行了解。根据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对拌和的时间进行掌握,以冬季为例,在混凝土施工拌和的环节中要将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而针对于春季、夏季或者秋季来说,则需要保持在2分钟左右,针对在拌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1.3浇筑技术
        在开展混凝土施工的前期阶段,需要集中做好混凝土的浇筑,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准确施工前期,及时深入到施工现场,检测模板的状态,对模板的支设情况进行了解,保证模板钢筋绑扎的稳固性。安排专业质量专职人员对钢筋的尺寸以及性能进行检查,确保钢筋的型号与工程项目保持一致,并在浇筑的过程中要对钢筋的性能进行了解,以此保证浇筑方式选择的合理性。同时,在浇筑的前期要要对混凝土的接缝处进行检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为了避免在浇筑的过程中出现溅落的现象,要对下落的高度进行控制,一般需要在2m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浇筑的过程中要以连续性浇筑为主,保证浇筑时间的合理性。
        1.4振捣技术
        振捣技术主要应用在浇筑后期,为了保证混凝土成分均匀分布,则需要对振捣方式进行控制,为了提升混凝土的密实性,要针对在振捣过程中存在的空气进行及时排出。振捣技术的优势较为显著,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局部缺失的现象,借助振捣技术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对存在缺失的位置进行填充。在振捣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力度,切忌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气泡以及混凝土浆液流失的现象,而是要保证混凝土下沉缓慢,并且没有出现浆液流出。当前建筑工程中振捣方式较多,不管应用何种方式,在布设混凝土振捣插入点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在振捣棒下沉的过程中要关注上层混凝土以及下层混凝土的状态,为了避免出现分层裂缝的现象要在振捣的过程中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保证振捣的均匀性。
        2.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措施
        2.1注重原料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稳定性,亟需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以此从整体上提升混凝土工程质量。首先,控制好水泥。在水泥选取的过程中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集中对水泥的活性进行检查,保证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


在水胶比的确定上,要对水含量进行计算,确保配比的合理性。尤其是在添加外加剂的过程,切实掌握好配合度,在水泥颜色的选择上要尽量保持一致性。其次,粗、细骨料的质量控制。了解砂石粒径,结合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要对混凝土中的内粗骨料的粒径进行控制,通常在3-5mm之间,在细骨料的选择上,为了保证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尽量选择干净的砂石或者机制砂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重点做好防渗混凝土中含沙量、泥块的含沙量的控制,一般前者在1.5%左右为最佳,后者为1%以下。例如:在对粗、细骨料的质量进行控制时,以进货验收以及抽样检验位置,对骨料的品种以及规格进行控制,并对骨料中的含泥量、压碎值指标以及坚固性指标进行检验,经过检验合格之后方可入库,在入库时要对其进行分批堆放[1]。
        2.2注重配比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查,通过检验的方式对混凝土中的相关成分进行了解,尤其是对水分比例进行控制,如果混凝土中的含量较大时,会增加混凝土构件的空隙,以此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对建筑工程造成消极影响。为此,要注重做好混凝土配置质量控制工作,要将用水量、外加剂以及集料等整合在一起,严格遵循配比标准,针对在配比过程中存在不符合施工标准的环节要及时调整,以此保证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环节中要注重满足建筑物的强度要求、和易性要求、耐久性要求以及经济要求等,针对于普通混凝土来说,主要由非均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体组成,其中占总体积分别为73%~84%、15%~22%、1%~5%,当三相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将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为此在配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试样的方式对三相体的体积进行调整,尽量减少三相体积的变化,使之配比保持在最佳的区间,防止出现裂缝的问题。在配比的过程中要按照配比的设计步骤实施,在实验室试拌之前需要得出理论配合比,以满足和易性为要求对密度以及强度进行调整[2]。
        2.3注重施工质量控制
        加大力度做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关键,在此环节中要注重掌握混凝土施工的重难点,首先需要对混凝土施工的工序进行了解,并对各工序进行动态化的管理,要制定精细化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方案,针对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以此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误差。首先,是要做好混凝土质量验收工作,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其次,是在拌和的过程中要由专人对拌和情况进行记录,与标准拌和进行比较,直至到达规范的标准。最后,是要做好后期混凝土的养护计划,了解混凝土表面的状态,当发现表面干燥时,则需要进行洒水处理,当遇到寒冷天气时,则需要对其进行覆盖保温。例如:在混凝土运输的环节中,在低温条件进行运输时要做好保温设施,并对混凝土的自由下落度进行控制,一般在1.5m左右,针对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故障要及时解决,在此环节中要注重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尤其是管理人员要注重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将混凝施工原材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质量控制环节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以此保证各工序之间的有序衔接[3]。
        2.4注重人员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因素是关键,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混凝土施工程序不了解,导致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误差的现象。为此,要集中力量做好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工作,引导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流程以及原理,以此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一方面,施工单位要重视人才培养,定期开展相关主题的培训大会,并由专业施工人员或者管理者对混凝土施工要点进行全方位的讲解与渗透,使施工人员能够及时应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此保证后续施工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施工前期阶段,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尤其是针对于危险作业来说,要佩戴专业的防护服装以及设备,并在施工前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定期宣传安全施工知识,使施工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以此增强自身的安全施工意识,保证施工的平稳运行。注重人员质量控制工作是关键,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坚持文明施工理念,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结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方式具有多样性,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并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运行保障机制,针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合理应用混凝土技术,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亚百.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浅谈[J].建材与装饰,2020(16):163-164.
        [2]顾鹏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砖瓦,2020(05):188+190.
        [3]李瑞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20(1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