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8例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于我院消化内科施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施行研究,为患者提供消化内科保守治疗。结果:经消化内科保守治疗后,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临床治愈率为64.58%,总有效率高达95.83%;且相较于入院时,施行治疗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均有所下降;而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均明显回升,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更优,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将消化内科保守治疗引入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通过对症治疗、消化液分泌抑制治疗等操作可以明显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指标,治疗效果极佳,临床治愈率高,值得在急性胰腺炎临床中大幅应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前言
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常见急腹病之一,主要发病诱因在于胰腺内胰酶受多因素影响被激活,进而造成胰腺组织出血或出现各种消化性炎症反应,其中呕吐、腹痛、血淀粉酶升高是主要病症[1]。此急性病发病突然、发展快、并发症多,严重者会损伤机体脏器功能,甚至危机生命[2]。由于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自身手术耐受性弱且病症轻微,致使临床治疗方式以消化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本次选取48例于我院消化内科施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施行研究,旨在探究消化内科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现作医学报告,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基本资料
随机选择48例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于我院消化内科施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施行研究。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患者为23岁、最大年龄患者达71岁,中位年龄为(41.6±2.6)岁。所有研究对象均与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经检查后发现1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7例患者冠心病的、12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
1.2方法
48例患者均施行消化内科保守治疗,主要操作如下:
1.2.1对症治疗
率先施行禁饮、禁食处理,以保持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为恶心呕吐及腹痛患者提供胃肠道减压治疗,待腹痛、呕吐等病症消失后即可进食,并以患者病情状况为依据提供吸氧治疗。尽早为患者提供生大黄、乳果糖等药物治疗,以增强肠道动力;为患者提供谷氨酰胺制剂,以防止肠道黏膜屏障受损;为患者提供微生态制剂,以合理调控肠道菌群;此外,可提供皮硝外敷配合药物治疗。注意在患者病症消失、身体恢复的前提下,尽可能早的恢复饮食,以增强营养,预防肠道出现衰竭。
1.2.2抗感染治疗
以患者病情发展为依据提供抗生素治疗。为病症轻微患者提供喹诺酮类抗生素施行抗感染治疗;为病症危重患者提供降阶梯性抗生素施行抗感染治疗,并注意施行药敏检测。注意在抗感染治疗中,合理调控抗生素剂量,以防误用、滥用。
1.2.3消化液分泌抑制治疗
为胃酸分泌过量患者提供生长抑素、蛋白酶抑制剂施行治疗,以控制胰液、胃酸等过量分泌,奥美拉唑为常见药物。注意施行螺旋型鼻肠管鼻饲治疗,以为禁饮禁食期患者补充营养。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包括治愈、好转、无效三个层级。
(3)临床指标,对比入院时、治疗后患者的血淀粉酶、白蛋白、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施行处理,其中利用(χ—±s)表达计量资料,利用(n,%)表达计数资料,且分别利用t、x2施行组间比较。当P<0.05,则代表统计学价值明显。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等治疗后,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31例治愈、15例好转、2例无效,临床治愈率为64.58%,总有效率高达95.83%。
2.2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相较于入院时,施行治疗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均有所下降;而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均明显回升,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更优,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表1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对比(χ—±s)
.png)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指的是受各种病因影响,致使胰腺出现自身性出血、坏死而造成的急性炎性反应,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在急性胰腺炎临床中,主要治疗方案有2种,即保守治疗法、手术治疗法[3]。其中,保守治疗法指的便是消化内科治疗,凭借其无侵袭损伤、安全性高、预后良好等优势已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且已被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消化内科治疗主要利用药物治疗施行,以达到减少炎症介质、减小机体损伤的效果。具体而言,消化内科保守治疗法的主要准则在于重视对症治疗,提供持续性胃肠减压治疗,禁饮禁食以达到减少胰腺分泌的效果,能在极大程度上减轻腹胀症状。病症轻微型患者临床主要病症为胰腺水肿,且预后较良好,易恢复,毋须施行手术治疗[4]。同时,病症较严重型患者虽会出现呕吐、腹痛等多种病症,且较为危险,但保守性治疗法可以利用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等不同操作对病情施行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情发展,如此,既可以有效避免因手术治疗而造成侵袭损伤,还能够在最大限程度上预防、减少其他并发症。
总之,消化内科保守治疗除施行急性胰腺炎对症治疗外,还必须辅以消化内科治疗,减少胰腺分泌,减小腹内压,减缓患者腹胀感,进而逐步恢复胃肠勃膜屏障性能。此外,施行生长抑素治疗也能达到抑制消化液分泌的功效,同时,有效保护胰腺性能。在本文中,经消化内科保守治疗后,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临床治愈率为64.58%,总有效率高达95.83%;且相较于入院时,施行治疗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均有所下降;而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均明显回升,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更优,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这一结果也能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高效消化内科保守治疗,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感染、消化液分泌控制等操作,可达到改善临床指标,提高疾病治愈率的效果。
总而言之,将消化内科保守治疗引入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通过对症治疗、消化液分泌抑制治疗等操作可以明显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指标,治疗效果极佳,临床治愈率高,值得在急性胰腺炎临床中大幅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振河.急性胰腺炎43例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22)203-203.
[2]郭占方,王朝晖.不同奥曲肽给药方式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4):15-16.
[3]杨莹.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9,38(13):28-30.
[4]蒙晓冰,黄秋兰,林碧秀,等.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