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查中滑坡的识别及其防治策略 李胜进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胜进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滑坡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在滑坡识别和防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于滑坡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要结合滑坡的形态特征等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这样得出的方法会更有利于提升滑坡治理的水平。对此,介绍了滑坡的形态特征和滑坡形成的原因,对工程地质勘查中滑坡的识别及其防治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地质勘查;滑坡;识别;防治
        引言
        滑坡地质是十分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滑坡是由外力因素和内力因素的共同影响所形成的,滑坡的受力过程十分复杂,因此危害性较强。在工程建设中,滑坡地质会对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以及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滑坡地质防治。
        1滑坡地质灾害的勘察
        滑坡地质灾害是一种相对典型的自然灾害,它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对其进行防范,提前制定出应急方案,对可能造成地质灾害的因素,采取提前防治的工作,并且能够建立在勘察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地质不同的情况以及可能造成滑坡的原因,让工作人员在实际地质勘查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勘查技术及勘察方案。特别是对地质灾害的监测方面,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现代化仪器来进行勘察滑坡地质的灾害。主要需对发生滑坡区域地带所产生的形变,以及可能导致滑坡产生的各种不同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在滑坡彻底变形之前,能够做到提前进行观察,制定出相应的应急办法,以及在滑坡已经产生变形的后期,给予重点观察,还需要确保观察过程能够由专业人士予以带领与指导,并采取相应方案来进行防治。与此同时,相关人员的撤离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及时设置危险标志。
        2滑坡的识别方法
        2.1断裂带
        在滑坡灾害中,由于地壳运动影响会出现断裂带。而在断裂带中,滑坡主要受岩体破碎程度还有岩土力学的影响最大,在滑坡灾害发生后,在断裂部分的两侧会呈现分布密度较大,例如,在青藏高原地区那一带,会发现滑坡的方向和河流的方向是呈现垂直的。而在经历了滑坡的断裂带部分的岩土体内部结构不再密集,而是十分的松散,力学性质比较差。因此,对于成群的滑坡呈现的较多,当然这不是必须的,还有部分的滑坡形状类似于倒挂的葫芦。
        2.2根据对破碎带的观察
        岩块出现较多棱角状,砂板岩呈现较多陡立状态,部分层例分辨不清,岩石多为粉末状。主要成分包含角砾岩和断层泥。该地质主要呈现群状的表现特征,一部分在地表,一部分隐藏在地下。滑坡泥石流是以灾害链的形式出现的。在天然状态下,岩土含水量较低,在饱水后力学的性质会发生弱化,导致坡体的滑坡发生清强烈的发育。
        2.3地震
        表现在粘滑作用下的,并且规模比较大的地表断裂带都是由于地震造成的滑坡,类似于这种的地表断裂带对滑坡的稳定性有极大的破坏性,而且大规模的崩塌还有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链的典型后果。当滑坡的形态大多为舌状和半圆形,那么这就是由于地震引发的滑坡,其断裂带残留的滑坡形态。并且滑坡边缘的拉裂缝十分清晰,滑坡后的坡度一般都会超过25(°)。在地震引起的滑坡中,规模上一般都是中型以上的,强震时,地壳运动会导致滑坡的距离增大,使得滑体全部堆积在坡脚,因为堆积在坡脚,其滑体的稳定性比较强,但是裂缝发育时稳定性比较差,所以,当再次遇到强降雨或者地震,会使得由于土质松散而下滑,就会发生整体的滑动而发生滑坡泥石流。


        3工程地质勘查中滑坡地质防治对策
        3.1支挡
        在滑坡体下部修筑挡土墙、抗滑桩或用锚杆加固等工程以增加滑坡下部的抗滑力。在支挡工程中,应该明确各类工程的作用。如滑坡前缘有水流冲刷,则应首先在河岸作支挡等防护工程,然后在考虑滑体上部的稳定。挡土墙的墙形选择应该根据滑坡稳定、施工条件、土地利用和经济性等因素确定,对岩质边坡的挖方形成的土质边坡宜采用仰斜式,高度较大的土质边坡宜采用重力式或仰斜式。由于受力特点、材质和构造的差异性使得抗滑挡土墙有多种类型,一般多采用重力式抗滑挡土墙,在墙背设置平台可以增强墙的稳定性和增大抗滑力,将基底做成逆坡或锯齿状。
        3.2加强监测
        为了确保坡面的稳定,施工期间及施工后,应加强坡面稳定性监测。监测阶段划分为治理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在施工期,按1次/日的密度进行监测;在治理完成后,按2次/月的密度进行监测;在汛期、雨季及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加密监测次数。一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3.3提高岩体坚固度避免灾害
        如果想要让滑坡灾害尽量得以减少,则需要对岩体的加固程度加以重视。山体防滑能力的增加,能够减小滑动动力,从而降低造成岩体的危害性。并且需要采用工程技术以及合适的施工设备来对山体进行采挖,降低山体坡度,从而确保山体的稳定,以及在山脚陡坡较多的位置,进行挡土墙与护墙的牢固修复,以保障滑坡部分更加稳定。不仅如此,在进行滑坡固定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一些人为的方式尽量让其能够更加稳定,避免出现下滑的情况,而导致整个山体结构出现问题。比如可以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修筑一些钢筋装或者实例,用钢筋混凝土等,让抗法的任务能够得以完成。
        3.4工程防护措施
        滑坡灾害发生的根本内因是水质的变化,所以确认及控制地表水的水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控制地表水的水量有两种方案:第一,排除地下水。其主要采取的方式方法是依据周围边坡的地质结构以及水文条件再确定合适的手段,如支撑盲沟、竖井抽水等。第二,从多维度上防止地表水流入滑坡区。为了彻底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可以在边坡区修剪多条截水沟。若在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为了降低灾害的破坏力度,可采用物理学中的体力强度原理。其具体方法可通过利用护墙、挡上墙等稳固滑坡脚基,并利用钢筋混凝土桩支撑滑坡体。除此以外,建立防滑建筑物也是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滑坡灾害的出现是由于失稳的斜坡在重力的作用下出现位置移动的状况,所以应有效地修建支档结构装置。修建支档结构装置最佳的位置可以是较为陡峭的斜坡坡脚,增添了斜坡的重量,可以确保滑体可以短时间内快速地稳定下来。改善工程滑动带附近的土层性质同样有助于防护滑坡灾害的发生,改善斜坡的土质可以采取焙烧法或者爆破灌浆法。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焙烧法。
        结语
        综上所述,滑坡地质灾害是慢慢形成的,而滑坡的受力情况是复杂且多变的。在工程地质的勘查中,需要对滑坡的形成和特征进行分析。滑坡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去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的发生。减少滑坡所带来的危害性和损失。结合地质灾害自然条件,从而采取有效的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有效提升防治滑坡灾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洁玙.山区公路施工中的滑坡防治与处置[J].山西建筑,2012,38(12):175-176.
        [2]张玉池,李赋屏,王宗学,等.谢家湾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J].矿产与地质,2004,18(2):176-178.
        [3]吴长贵,汪庆玖,宁磊.铜陵地区滑坡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J].安徽地质,2001,11(1):54-59.
        [4]解文强,李贵仁,曾玉清.裕后街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J].湖南地质,2001,20(3):213-216.
        [5]杨建国,晏鄂川,程温鸣.滑坡变形特征的GPS监测信息识别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29(3):24-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