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金衡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金衡
[导读] 摘要:建筑电气施工采用智能化技术,形成建筑电气智能化,极大地改善了建筑的空间和环境,提高了技术之间的协调性。它是当前建筑电气施工中常用的技术。
        身份证号:33068119831008xxxx
        摘要:建筑电气施工采用智能化技术,形成建筑电气智能化,极大地改善了建筑的空间和环境,提高了技术之间的协调性。它是当前建筑电气施工中常用的技术。然而,在建筑电气智能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质量控制问题。在智能化技术和环境下,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控制。本文主要对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质量的问题及控制措施作出分析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质量
        引言
        智能建筑内部各电气设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因而对电气施工的质量要求也高。
        1 建筑电气智能化
        建筑电气智能化是建筑施工中所需的电气施工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结合的过程,利用电能、电气设备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来实现施工技术的智能化,很好地改善了建筑物的空间与环境。在当前建筑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得到较好的成绩,相较于传统的建筑电气施工,其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发展。这种智能化优势在当代社会中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认可,通过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与居住质量,是建筑电气施工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2 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质量的控制现状
        2.1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不高
        受我国经济和技术的限制,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当前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不高,产业化水平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产品,相关技术产品不能较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一些建设单位不熟悉我国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总体水平,期望值过高,而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方法和相关的设备不是很熟悉,导致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竣工后应用效果差。
        2.2 施工技术问题
        在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中,需要合理把握施工技术规范性与专业性,例如在管路铺设与电线电缆排布等工序中,受到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与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质量问题。例如在管路铺设中,施工技术人员在管路接口处没有合理处理,造成接口弯曲或严密性不高,都会影响后期的施工质量,造成管路漏水等问题,或者在电缆排布中,施工技术人员将多个导向接入同一端口,缺乏防水、防漏电等专业化处理,或没有进行绝缘处理等,都会给建筑电气施工带来许多安全隐患,这也是在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环境中需要有效避免的因素之一。
        2.3 缺乏健全的施工规范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是近年来才在我国逐渐得到应用和发展,相关设备与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尚不健全,缺乏相应配套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来规范和指导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验收等环节,导致部分智能化电气设备验收时无测试、无标准。
        3 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施工准备工作的完善
        由于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工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质量不佳或安全隐患,在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工作开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施工前准备,减少原材料、设备、人员等问题的发生。在原材料的准备上,施工前应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工作所需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对于一些没能够达到质量标准的原材料不予采用,并对原材料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保障原材料的使用科学到位,减少原材料误用、滥用、浪费等问题,这样能够较好地对原材料进行施工质量与成本的控制。在设备的准备上,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工作开始前需要对所需使用的设备进行校准处理与检修维护处理,保证设备的精确度与施工安全性,减少施工过程中设备故障问题发生造成安全隐患。


        在人员的准备上,由于受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性与专业意识的影响,在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中可能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因此针对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与岗位责任意识培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性,较好地控制施工技术的规范性与流程性,减少施工作业中各类问题的发生。通过施工前准备工作的完善与优化,能够预防许多施工问题的发生,较好地控制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质量问题,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3.2 做好设计交底
        电气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充分熟悉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加强与设计方的交流和沟通,对发现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错误、施工有困难或是有任何疑问时,可及时向设计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施工前还应对相关的电气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指出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按图施工。
        3.3 智能建筑不同工序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3.1 电线管路敷设
        电线管路敷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过小;金属桥架支架未做可靠接地;绝缘导管在砌体上埋设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其质量控制要点为:控制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最小允许弯曲半径;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 2 处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当绝缘导管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要保证保护层厚度大于 15mm。
        3.3.2 配电箱
        配电箱在生产及安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配电箱箱体铁皮厚度不够导致箱体变形;配电箱型号或部分元器件与图纸不符;少数箱体安装后周边缝隙过大,出现翘角现象;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不匹配,甚至有的采用电气焊开孔,导致开孔形状不规则;线缆排布混乱,箱子内无网路编号和标识。其质量控制要点有:配电箱的箱体要用厚度不小于 2mm 钢板制成;订货时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选货,施工前检查其外观、尺寸及箱内元器件的规格型号;箱体安装应牢固,安装配电箱箱盖紧贴墙面;箱体安装时位置应正确,部件齐全,按照导管管径进行开孔,并采用开孔器开孔;箱内接线应整齐,回路标号齐全,标识正确。
        3.3.3 弱电系统的安装
        此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智能建筑的用电等级较高,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并且用电负荷不易准确估算且变化大;智能设备的结构、接线方式和安装方法不统一;防雷接地不满足要求;部分设备的安装位置、高度不符合规范,易发生误报警。其质量控制要点有:及时结合弱电产品变化情况验算用电负荷,确保材料的合理利用及设备的运行安全,对电子、通讯等智能设备准确划分用电等级,保证设备用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因智能建筑有大量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有较高的抗干扰要求,所以应采用综合接地体和等电位连接,天线进线必须加装避雷器保护;安装超声波探测器时不要靠近排风扇和暖气设备,监控摄像机安装时要尽量避免逆光现象,以保证其可靠性。
        3.3.4 灯具及设备安装
        此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灯具产品无产品合格证,型号规格与设计不符;灯具施工的位置与设计不符,排列不齐;有的设备安装位置与实际管线预留位置有偏差等。质量控制要点有:加强对进场灯具等产品的检查验收,产品合格证等质量证书应齐全,型号规格必须与设计相符合;灯具安装时严格按照设计位置,排列时应与顶板装修风格相适应,符合整体装修效果;设备安装位置与预留管线位置有偏差的,可加装长度不大于1m 的保护软管。
        结束语
        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了优化,实现电气施工的高度适宜性,在建筑施工环节中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质量,减少设备故障与安全问题的发生。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中,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吴茜.建筑电气实验平台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3(15):25-26.
        [2]陈开锂.高淳经济开发区管理中心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3):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