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周先荣
[导读] 研究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对照组(应用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方法)和实验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方法),每组均为30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QRS波时间、不良反应(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以及浅脉炎等)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QRS波时间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以及浅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价值显著。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价值
        心肌梗死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严重疾病,部分成功被救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如室性心律失常)。现阶段来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对药物的选择具有较高要求。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其一,发病急;其二,病情进展快等[1]。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后会发展成恶性心律失常(例如室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与血管堵塞时间密切相关。如果未及时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将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利多卡因能够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几率。但是,有研究发现利多卡因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异常风险,治疗效果不够理想[2]。胺碘酮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研究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验组中有男患者22例、女患者8例,平均年龄为(62.3±4.1)岁,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0.6±5.5)min。对照组中有男患者23例、女患者7例,平均年龄为(64.2±3.2)岁,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1.2±5.1)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盐酸利多卡因(生产企业: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44023825;用药方法:取30mg利多卡因以3mg/min速度滴注,再以1mg/min速度持续滴注,每小时控制在300mg以下)治疗方法,连续治疗4周。
        实验组应用胺碘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923;生产企业: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荷量按体重3mg/kg,然后以1mg/min~1.5mg/min维持,6小时后减至0.5mg/min~1mg/min,一日总量1200mg)治疗方法,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3];记录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QRS波时间;不良反应(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以及浅脉炎等)发生率。
        1.4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4周结束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心律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4周结束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心律有效好转;无效:治疗4周结束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消失且心律未恢复正常。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QRS波时间比较,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若干小时内出现死亡或致残状况[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1)胸痛;(2)胸闷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会有显著变化,因此极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将加重病情进展,不利于临床有效治疗。有关资料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利多卡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但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以及浅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是一种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能够有效抗心律失常,在进入到患者体内后阻碍钾离子流动,继而达到延长患者心肌细胞3相动作电位效果,促使患者的心室延长,增加冠脉动脉血流量。有关资料显示,胺碘酮能够有效减缓窦房结自律性,与此同时不对患者的静息膜电位产生负面影响[5-6]。静脉注射给药过程中不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心律异常发生率;除此之外,由于胺碘酮的半衰期比较长,因此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有学者认为,胺碘酮具有较高安全性和价值性,诱发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适合临床广泛使用。
        综上所述,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周亚莉,钱春红.丹参酮注射液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病人血清癌胚抗原125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7):1053-1056.
[2]宁小方.血府逐瘀汤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7,32(9):1737-1739.
[3]陈婧.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2):171-174.
[4]杨柳,吴其明,宋毓青等.胺碘酮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3):2511-2514.
[5]李春杰.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7,26(10):60-62.
[6]史慢慢.硝酸甘油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z1):196-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