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治疗舟状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耿钊
[导读] 分析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治疗舟状骨骨折
        【摘要】:目的:分析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治疗舟状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50例舟状骨骨折骨不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同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50例患者术后仅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医院感染,均为70岁以上患者,考虑与患者自身慢性病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状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舟状骨骨折骨不连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腕关节镜;微创骨移植术;舟状骨骨折骨不连
        
        舟状骨骨折是骨折的常见类型,多由于意外跌倒手掌撑地时应力冲击过大造成的骨折,常见于青壮年。由于舟状骨自身的解剖特点,骨折后容易漏诊误诊或复位固定不当容易产生骨不连的问题[1]。为了进一步纠正骨不连的问题,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治疗是目前治疗骨不连的常用方法,能够加速骨折端的修复与生长,从而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文章主要针对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术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50例舟状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23~49岁,平均为(36.5±4.5)岁;其中左手骨折26例,右手骨折24例;骨折时间为4~13个月,平均为(6.5±2.1)岁。入选标准: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不良或没有愈合征象;符合手术适用证。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以及手术禁忌症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治疗,具体措施为: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用止血带扎邦后固定上肢,并用5kg牵引重量牵引,标记腕关节3/4和4/5处、桡侧和尺侧腕中关节、舟骨和大小多角骨作为手术入路,从腕关节3/4入路进入关节间隙,然后进行引流,检查腕关节软骨完整性以及韧带损伤情况,然后从腕关节4/5入路进入并清除增生滑膜。然后从桡侧腕中关节间隙置入腕关节镜,并行间隙引流,清除增生滑膜之后确定骨不连位置,然后用磨钻清除骨折近远端硬化骨直至断端出血;使用克氏针固定骨折部位,之后取出髂骨制作植骨,然后导入缺损部位直至完全填满,之后缝合皮肤并包扎止血。术后石膏托固定,并早期开展关节活动,加速关节功能恢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同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本次研究使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60~80分为可,<60分能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50例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变化
        本组50例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5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次50例患者术后仅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医院感染,均为70岁以上患者,考虑与患者自身慢性病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密切的相关性。
        
        3.讨论
        舟状骨作为近端腕骨中最接近桡侧的一块骨,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舟状骨骨折多发生于意外跌倒时手部接触地面。由于舟状骨形态不规则,因此骨折发生后在影像学检查中容易被遮挡,因此出现漏诊的情况[2]。而该部位的血供较为复杂,在舟状骨发生后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最终影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状况。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对患者工作与生活造成影响。
        手术治疗舟状骨骨折骨不连主要原则为清除坏死骨组织,同时纠正位移段,缺数部位进行植骨治疗[3]。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术具有微创、疗效显著的优势,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骨不连症状,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目前临床植骨多使用松质骨或带血运的骨瓣,能够加速缺数部位的愈合。但是手术治疗由于空间限制,因此术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导致术后容易发生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本组50例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本次50例患者术后仅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医院感染,均为70岁以上患者,考虑与患者自身慢性病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术后需要加强抗感染治疗,能够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状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舟状骨骨折骨不连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车滨业,梁维,冯纪川.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治疗舟状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7):60-61.
        [2]舒正华,魏勇,丁潮琪.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治疗舟状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2):405-406.
        [3]任海亮.舟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1):88-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