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中运用健康教育对患者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凌何
[导读] :探讨在慢阻肺疾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慢阻肺疾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中收治的慢阻肺疾病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患者分成调查组与对照组,调查组58例患者予以健康教育,对照组58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调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结果P<0.05,具有比较意义。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到慢阻肺疾病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阻肺疾病;健康教育;临床价值;应用效果;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发展导致,主要症状是气喘、咳痰、咳嗽和胸闷等,慢阻肺属消耗性慢性疾病,病情很难逆转,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使其心理负担增加[1]。为此,本次研究选取116例慢阻肺疾病患者进入临床研究,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中我院收治的116例慢阻肺疾病患者,将患者采用数字表法方式分成调查组与对照组,调查组中3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在61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70.51±3.68) 岁,病程时间在1年—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15±0.96)年。对照组中28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在62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71.51±3.52) 岁,病程时间在2年—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54±0.8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排除对治疗和护理不认可、不配合的患者,排除有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58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病情密切监测,并对生活做好护理。调查组58例患者予以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通过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包括:①心理护理,因疾病等诸多因素影响,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和患者沟通交流,给其讲解成功案例,使其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提升,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正确解答[2]。②饮食方式教育:患者加强营养对治疗疾病作用较大,可嘱咐患者食用高蛋白物质,增加摄入奶蛋和新鲜蔬果,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③用药教育:遵循医嘱用药,并监督记录其用药情况,将药品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告知患者。④生活方式教育: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使其肺活量提升,要对患者的运动和呼吸进行指导,鼓励患者做太极拳、慢跑和散步等有氧运动。⑤环境护理: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温度控制在23—26℃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定时消毒清洁,保证光照充足,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⑥睡眠教育:对患者睡眠质量有较高要求,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按时入睡,减少污染噪音,帮助其养成良好作息规律,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⑦健康宣教: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向其讲解疾病的注意事项、治疗方式、相关知识和预后情况,使其对疾病认知有所提升,进而增加其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并用SF-36简要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生活质量评分用(士s)表示t检验,当检验结果显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调查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43.46士13.2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52.28士12.69),T值3.6612,P值0.0004,调查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即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比较意义[3]。
3结果
        慢阻肺有较长病程并对患者有较大危害,症状比较严重,临床中对慢阻肺要坚持长期治疗,容易致使患者依从性下降,很难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中予以适当的护理干预可对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所缓解,使其治疗依从性提高,以保证治疗进行顺利。健康教育的理念主要是以人为本,把患者作为护理中心,予以心理干预可使患者治疗信心提升,用乐观心态面对治疗;予以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对疾病认知,促使其依从性提高;通过饮食教育,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通过药物教育可使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保证;身体护理可帮助患者提升肺活量,心肺功能改善;睡眠护理可使患者的作息时间规律,通过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痛苦,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证实这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4-5],本次选取慢阻肺疾病患者116例进行对比调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调查组,即生活质量差于调查组,再一次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慢阻肺疾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使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春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恢复期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73-75.
[2]邓智健.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06):46-47.
[3]孙艳辉.健康教育路径对慢阻肺患者的影响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6):95-96.
[4]李露.临床路径在慢阻肺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0):182+188.
[5]陈玉宇,尤智英.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于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58(19):2672-2676.
【作者简介】:凌何,(1983-2),男,汉,重庆璧山,学历:大学本科,全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全科医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