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对原发性口腔鳞癌在颈部各区以及不同位置肿瘤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浦绍挺
[导读] 分析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对颈部各区以及不同位置肿瘤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确诊为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25例,将患者的病理结果和增强CT扫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肿瘤分布和淋巴转移的情况、CT判定不同颈部分区的淋巴转移情况,诊断不同区域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结果:增强CT诊断口腔癌I-Ⅱ区以及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80.00%,20.00%,阴性预测值56.00%和44.00%;不同位置口腔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准确率最高的为舌癌淋巴结转移80.00%,最低为口底癌淋巴结转移34.65%;特异性最低为颊癌淋巴结转移20.79%。结论:原发性口腔鳞癌采用增强CT进行扫描,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较为理想,但对于不同位置肿瘤中淋巴结转移的判定有所差异,在诊断中需要特别留意。
        关键词:增强CT;原发性口腔鳞癌;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
        原发性口腔鳞癌作为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因该病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效果差,患者5年的生存率极低。原发性口腔鳞癌的预后和较多因素有关系,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最大[1]。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进行确诊的时候,已经出现了淋巴结转移,生存率更低。临床采用常规的CT扫描检测的准确率不高,对于转移的淋巴结无法及时的发现。为了找寻最佳的检测方式,提高预后效果,本文针对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确诊的口腔鳞癌患者25例进行研究,分析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进行增强CT的检测,对患者颈部各区以及不同位置肿瘤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 临床基本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确诊的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25例,所选时间区间为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上限85岁,下限24岁,平均年龄在(58.36±5.5)岁。
        纳入原则: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且患者和家属对此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手术前两周进行颌面部及颈部增强CT扫的患者,且初步确诊为鳞癌。
        排除原则:精神障碍;在手术前进行化疗的患者等。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进行螺旋CT进行扫描[2],先进行平扫,之后在使用造影剂碘克沙醇,使用剂量为1.5ml/kg,注射的速率控制在每秒3毫升,层厚和层间距离均为5毫米,使用对比剂之后,延缓25秒再进行增强扫描。所得结果需要两名主治医生和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阅片,当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解决,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分析并记录肿瘤分布和淋巴转移的情况、CT判定不同颈部分区的淋巴转移情况,诊断不同区域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记录的所有资料均予以Excel SPSS20.0 for windows软件计算,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若P<0.05,即证实数据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肿瘤分布和淋巴转移的情况
        25例患者中,依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分成舌癌、颊癌、牙龈癌、口底癌、腭癌及颌骨癌,例数为10例(40.00%)、8例(32.00%)、3例(12.00%),2例(8.00%)、1例(4.00%)、1例(4.00%)。发现淋巴结有60枚,分布在Ⅰ-Ⅱ区,在Ⅲ-Ⅳ区无发现;手术清理淋巴结101枚,出现癌转变33枚,同样是在Ⅰ-Ⅱ区。
2.2采用CT判定不同颈部分区的淋巴转移情况
        通过表1可知,淋巴结转移的的分区为Ⅰ-Ⅱ区,Ⅲ-Ⅳ区,采用增强CT诊断Ⅰ-Ⅱ区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更高,且对Ⅲ-Ⅳ区的特异度诊断准确率高,P值<0.05。







2.3采用CT诊断不同区域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舌癌的诊断敏感度最高,口底癌最低,对于舌癌、口底癌、腭癌及颌骨癌的诊断特异性最高,对于颊癌和牙龈癌诊断特异性最低,详细见表2。








3 讨论  
        颈部淋巴转移作为影响原发性口腔鳞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临床对于已经出现转移的患者进行选择性或者根治性颈部淋巴结的清扫[3],且在手术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化疗。所以在手术前判定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使用CT进行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的发现患者淋巴转移的区域,对于转移至Ⅰ-Ⅱ区能够轻易发现,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但对于转移至Ⅲ-Ⅳ区,容易出现漏诊。但进行增强CT检查,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但增强CT对于不同位置肿瘤中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型并不完全准确,需要进行多项检查。增强CT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进行淋巴清扫手术的的依据,避免手术的盲目性。
        综上所述,原发性口腔鳞癌而言,采用增强CT进行扫描,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较为理想,但对于不同位置肿瘤中淋巴结转移的判定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1]塔西甫拉提.阿吾提,迪里木拉提.巴吾冬.舌癌的CT诊断[J].口腔医学研究,2014,30(6):534-536.
[2]唐曹敏,乔翔鹤,李春洁, 等.增强CT对头颈部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诊断效能: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8,27(6):668-672. [3]李传真,郭传瑸.口腔颌面部鳞癌原发灶部位对颈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69-4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