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患者如何做好护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刘萍
[导读] 中耳炎就是中耳部位有关的病变

         中耳炎就是中耳部位有关的病变,其中包含咽鼓管鼓室、鼓窦以及乳突气房,一般是因为病毒或是细菌引发鼓膜后位置的炎症。常伴随有感冒、流感以及鼻窦炎等症状表现。如果不小心被感染,病原体就会经过咽鼓管进而深入到中耳,亦或是造成咽鼓管充血或是肿胀,进而恶化形成中耳炎。如果已经有感冒等表现,就要注意并检查自身情况,一旦被确诊为中耳炎,我们不仅要积极配合治疗,还要做好以下护理才能起到良好治疗效果,从而快速恢复。
一、中耳炎简介
         (一)病因
         当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时,会较为容易波及到咽鼓管从而造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不过一般都是体质差的患者才会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患有猩红热或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时,一般会合并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不干净的水池里游泳也会造成中耳炎。还有喂奶姿势不恰当或是乳汁量过多过急,婴儿无法以正常速度进行吞咽,就会造成呛咳,乳汁容易被挤压进入咽鼓管。而部分原因会让咽鼓管等管腔变窄,进而影响到正常功能,所以就会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二)症状
         (1)急性中耳炎:表现为听力降低、自听增强。当头部前倾或是偏往健侧时,就会因为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以暂时性稍微恢复。当积液粘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部活动而有所变化。临床表现为耳痛,并伴随耳内闭塞或闷胀;耳鸣,比如嗡嗡声或流水声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溢液是间断性或是持续不停流出,当上呼吸道感染或经外耳道再次感染时,就可能发作或耳溢液增多;分泌物如是粘稠或稀薄的脓液,有肉芽或是息肉的患者,血液可能会少量流入其中;轻度患者感觉不到听力下降,但会逐渐下降更多。
二、中耳炎护理
   (一)术前护理:
         中耳炎患者因为经常耳流脓以及听力出现下降的情况,这会直接造成学习和工作中的很多麻烦,并且患病时间较长可能逐渐恶化产生各种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为治疗前需进行全麻手术,通常会存在一定风险,使患者产生思想负担,对手术成功没有十足信心。还因为听力并没有明显恢复,让患者感到焦躁不安等心理。这时护理人员需要从心理角度安抚患者,患者需要配合护理人员有效改善自身心理状况,从而使疗效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术后护理:
         (1)观察护理:患者需要在手术后配合护理人员观察自身是否出现呕吐、恶心、眼球震颤、头痛、面瘫等颅内并发症,并且需要甄别内耳刺激症状造成的眩晕、呕吐等表现,还是由麻醉副作用所造成的眩晕、呕吐。

如果术后患者表现为面瘫时,就有可能是因为被手术损伤到面部神经,也可能是有麻醉暂时阻滞效果所造成的,这时需要立即上报医师。在全麻后按常规护理干预,患者需要取掉枕头,保持平卧,直到清醒5小时后,再密切观测生命体征和意识反应,知晓麻醉清醒后精神状态,从而防止因为头部发生大幅度的活动。在术后第7~10天需要取半卧位或是健侧卧位,从而有效预防重建的听骨链和修复完的鼓膜移位。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和补液,并且不能擤鼻和打喷嚏,在必须要的时候将口张开呼吸,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气流吹脱未长牢固的传音结构,进而让手术不成功。
         (2)换药护理:在手术后换药是中耳炎手术里重点之一,它和手术能否成功起到直接作用,因此患者需要知晓术后换药的重要性,并严格配合护理人员换药。术耳敷料需要每天换一次,特殊情况可以随时更换,在术腔内出现少量渗出物属于正常情况,不用清理,如果有渗出大量液体就使用浸过酒精的细棉条丝条擦拭,不用触及鼓膜,如果患者疑似被感染,就需使用浸过抗生素的明胶海绵换药,一般情况是换药到物渗出液即可。
         (3)饮食护理:在伤口还未拆线时可以进食软食,不能吃带有骨刺、硬性食物、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推荐食用蛋类、肉类和奶类等食物,还可以吃含有复合维生素的食物,新鲜果蔬也建议多吃,可以使大便通畅。注意在打喷嚏、咳嗽和咀嚼时不要牵动到伤口,不注意会造成疼痛或出血。手术后患者当天需要保持健侧卧位,不要让伤口朝下,并防止因为局部受到挤压而导致伤口出血。在术后第一天,如果患者没有感到其他异常表现,就可以尝试下床活动,如果术后发生如嘴角往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流涎、鼻唇沟消失等面部神经瘫痪症状,亦或者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眼震等迷路症状,一般是由手术后伤口出血、肿胀压迫面神经与听神经导致,这时需要及时告知医师以采取有效治疗手段。
(三)日常护理
         (1)吹干耳朵:如果耳朵被弄湿,可以将外耳往上拉或往外拉,让耳道保持伸直状态。吹风机至少要离耳朵5~10cm,朝耳内方向吹30秒,这样可以有效清楚细菌和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2)热敷:使用清洁的毛巾或是热敷垫热敷耳部,可以有效缓解痛感。
         (3)常备配方:如果你患过中耳炎或经常接触到水,建议耳朵被弄湿后用干燥剂。比如白醋、消毒酒精和矿物油等都为干燥剂的上佳之选。可以先将头部偏往一边再将耳朵方向朝上。之后再耳朵后方往后上方轻拉,伸直耳道,滴入数滴即可,晃动头部让酒精达到耳道底部,之后让头偏往一边,让酒精排出。
三、小结
   总的来说,中耳炎患者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好换药、饮食、日常预防等护理工作,此外还要注意:预防感冒、面瘫,在术腔还未完全上皮化前外耳道不能进水;2个月内不能使用滴耳液;不能自己挖耳内痂垢等。在出院后坚持服用抗生素,出院1周后需要到医院门诊复查,之后2周复查一次。如果患者表现出持续耳痛、流脓、高热、眩晕等异常症状就需及时有效诊治,越早处理越好,防止病情蔓延,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