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因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滑囊、滑膜、软骨等部位所致,属于反复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痛风石形成、尿酸盐肾病、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等,若是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迁延,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关节残疾,并且临床研究还指出,除却对症治疗,尚需对痛风病人进行护理干预,以便促进疾病转归,缓解疼痛程度,减少痛风复发。那么对于痛风的三大护理,你懂多少呢?
一、疼痛护理
痛风性疼痛可加重病人精神负担,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甚至发生焦虑、睡眠障碍、自杀、胃肠疾病等不良后果,需要及时进行干预。目前临床上对于通风性疼痛多采用药物疗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是一旦进食刺激性食物或停药,可反复发作,而护理实践发现,下列疼痛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疼痛程度,减轻疼痛对病人造成的身心负担,具体而言:
第一,纠正疼痛观念。叮嘱病人在急性发作期时需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负重,以便保护关节功能,减轻关节损伤,并且还需告知其疼痛是无益的,可以随时向医护人员反映疼痛程度,然后由医护人员在评估疼痛程度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镇痛措施,以便减轻疼痛程度。
第二,学习止痛药物。多数病人认为止痛药物存在副作用,所以存在止痛障碍,需要通过告知止痛药物药理作用、用法用量、毒副反应等知识,使其对止痛药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积极配合止痛,但是在使用止痛药物时需要加强对病人肾脏功能的监测,避免发生药物性肾病。
第三,进行用药护理。一方面而言,需要结合病人疼痛程度进行给药,一般对于0级病人,不用止痛药物,需要叮嘱其多饮水;对于Ⅰ级病人(轻度疼痛者),不使用降酸、止痛药物,应卧床休息;对于Ⅱ级病人(中度疼痛者),可谨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或是非甾体抗感染药;对于Ⅲ级病人(重度疼痛者),需降低尿酸浓度,使用强效镇痛药物;另一方面而言,需要按时给药,这是因为任何药物均存在半衰期,病情控制需要凭借血药浓度,而按时给药可确保药效,能够降低机体依赖性以及耐受性,有助于解除疼痛,缓解疼痛感;另外,尽量选择口服给药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较为简便,病人接受度高,不易发生不良反应,病人当给予病人非甾体类镇痛药时,由于这类药物容易发生胃痛、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建议在饭后服药。
二、心理护理
痛风兼具难治愈、病程绵长、复发率高的特点,所以病人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容易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疾病康复,所以心理护理也是痛风病人的重要护理方法,需要借助心理护理帮助病人适应角色、环境,以便与临床治疗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并提高生活质量,如可采用下列心理护理方法:
第一,展开疾病宣教。科学、规范的健康宣教有助于病人及其家属正视疾病,所以可为病人及其家属讲解痛风疾病知识,包括发病机制、疼痛规律、注意事项、饮食要求等,以便增强病人对抗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使其能够遵从医嘱,勇于配合治疗。
第二,进行心理疏导。在具体护理工作中,需要结合病人负性情绪的类型进行心理疏导,如此方具有针对性与个体化,便于缓解病人负性情绪,达到心理减压的目的,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且在疏导过程中需要结合病人生活环境、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等,综合采用暗示疗法、欢乐疗法、音乐疗法等方法,以便有效达到护理目的。
第三,给予社会支持。一方面而言,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病人更多的关心与爱护,使其感知到社会温暖,能够勇于对抗疾病;另一方面而言,需要与病人家属多沟通,鼓励其给予病人支持、照护。
三、饮食护理
除却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外,饮食护理对于痛风病人也大有裨益,这是因为痛风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若是饮食习惯不当,容易影响病情控制,所以建议采取下列饮食干预方法:
第一,展开健康宣教。多数痛风病人存在不良饮食习惯,所以在进行饮食指导前,需要先行展开健康宣教,通过向病人阐述饮食对于病情控制的重要性,使病人能够自发的配合护理工作,主动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规范的控制膳食结构。
第二,急性期。若是急性期病人,在进行饮食干预时,需要注意下列事项:每日嘌呤摄入量不超过150毫克,建议尽量选用粗粮、新鲜蔬菜、蛋类、面食等低嘌呤食物;每日热量需控制在6281千焦内,食用低糖、低脂肪、低蛋白质类食物;可增加核桃、草莓、杏仁、洋葱、萝卜等碱性食物摄入量,减少香菇、花生、菠菜等高植物蛋白类食物,以便降低血尿酸浓度。
第二,缓解期。若是缓解期病人,需要结合体重、工作性质等决定能量摄入,通常情况下,每日肉、鱼、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80克,需要忌食含嘌呤高的食物。
第三,多饮水。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为2000至3000毫升,以便及时排出尿酸,且以白开水为主,清晨、晚间、两餐之间为最佳饮水时间,但餐前半小时与餐后不适宜立即饮水,否则会冲淡胃酸与消化液。
总之,由于痛风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所以必须关注其护理方法,本文列出了痛风常见的三大护理方法,有助于缓解病人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态,避免疾病复发,需要加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