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一般包括外阴、阴道、子宫、宫颈、输卵管、卵巢等位置的病变,是女性常见疾病,部分女性妇科疾病病程时间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不仅对女性群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也会造成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下降问题,影响其工作和生活,加之部分妇科疾病有恶变的可能性,严重危害女性群体的生命安全。
1.妇科疾病常见疾病
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其一,妇科炎症,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高,包括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等;其二,性病,即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传染病,包括尖锐湿疣、梅毒、淋病等;其三,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包括卵巢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四,妇科肿瘤,包括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宫颈癌等。
2.妇科疾病预防措施
2.1加强日常运动锻炼
大部分的妇科疾病均可通过增强免疫力来进行预防,尤其针对部分感染类妇科疾病,健康女性阴道之中菌群始终保持平衡,其微生态健康水平较高,一旦其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阴道内菌群失衡,致病细菌大量增殖,益生菌数量下降,导致患者发生妇科疾病。因此,女性群体应加强日常运动锻炼,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有效提升其免疫机能,从而降低妇科疾病发生比例。另外,人体腹股沟位置存在大量的血管,其血液循环水平对盆腔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跑步、散步、仰卧起坐、瑜伽等锻炼方式,提升盆腔血液循环效果,改善患者盆腔生态,是保持女性群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同时,现代女性长时间久坐工作,长时间保持坐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盆腔血液循环下降问题,不利于妇科疾病的预防。综上,女性群体可加强日常运动锻炼,每星期实施3-4次锻炼,提升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其身体健康水平。
2.2保持私处卫生
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增加了妇科疾病的发生风险,由于女性性器官处于身体内部,且存在较多褶皱,加之阴道粘膜常年湿润,上述因素均会影响女性群体的生理机能。因此,女性群体需保持私处的卫生,尽量选择棉质、透气性较高的内裤,增加私处的通风透气,可有效预防妇科疾病发生。尽量不要穿着过紧的裤子,会造成女性私处潮湿,发生真菌性阴道炎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日常尽量不要使用卫生护垫,护垫多为不透气材质,造成私处潮湿。女性群体应做到内裤每日一换,更换的内裤需尽早清洗,有条件的女性可应用内衣裤专门洗剂进行清洁,能够降低内裤菌群,清洁后的内裤应在通风位置暴晒晾干,保证其卫生。
综上,女性群体需选择棉质、宽松内裤,经常清洗,保持其内裤安全卫生,是降低妇科疾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2.3安全规律的性生活
适度性生活能够提升患者健康,但需避免过度性生活问题,女性在过度新兴奋状态下,会造成其内分泌系统过于亢奋,患者发生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的可能性较高。同时,需注意性生活的卫生,相关研究显示,不洁性生活是造成女性发生妇科疾病的主要诱因,尽量选用合格的安全套,其伴侣也应对自己的私处进行清洁,性生活结束之后,应及时应用温热清水进行冲洗。综上,女性群体应保持安全、规律的性生活,注意性生活期间的卫生,结束后及时清洗。
2.4保障健康饮食
饮食能够保障女性的健康水平,日常饮食摄入量及种类会影响其健康,尽量选择丰富的食材,严禁挑食,选择低糖、低脂肪、低盐、高维生素、适量蛋白的食品。同时,女性群体应减少生冷、煎炸、辛辣的食品,保障其身体健康。必要时可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可应用纤维素、叶酸、异黄酮、维生素C、维生素E补剂,保持女性群体免疫系统功能。综上,女性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饮食,增加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的摄取量。
2.5学会妇科疾病自检
自我检查能够在妇科疾病早期得以检出的方式之一,女性群体可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解完二便后仰卧于床上,保持放松,深呼吸3-5次后,略微支起膝关节,放松自己的腹部,将两手防止在下腹部,进行由轻到深的按摩,能够发现盆腔内异常肿块。另外,女性月经是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在月经期间,女性应对自身是否存在不规则出血、异常白带、腹部疼痛等症状,从而评价自身健康水平。除了自检之外,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通过乳腺检查、B超检查、宫颈涂片检查等方式,能够对妇科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2.6保持腹部温热
保暖是保证其子宫健康状态的关键措施,受凉会造成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女性应保证自身下腹部、腿部的温热状态,着凉导致女性手脚冰凉、痛经、性欲下降、白带异常不孕等症状。因此,女性群体需做好下半身的保暖,温热的腿部、下腹部可提高盆腔血液循环水平,从而降低妇科疾病发生率。
2.7警惕青少年妇科疾病
临床中部分患者或家属均存在一定的错误观点,认为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及青年女性不会发生妇科疾病,上述错误观点极易造成疾病早期诊断难度增加问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事实上未发生性行为的女性同样存在妇科疾病的发生风险,应根据女性实际情况、症状表现等进行妇科检查,避免未发生性行为女性发生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