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肝癌应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 田锦林
[导读] 肝癌是高侵袭性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肝癌是高侵袭性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当出现症状时大多数患者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这时肿瘤体积已经较大,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肝癌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消瘦、腹胀、腹痛、腹水、黄疸等等。肝癌晚期患者整体预后较差,只有不到30%的肝癌晚期患者能够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肝癌晚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我国每年有十几万患者死于肝癌,90%的原发性肝癌是由乙肝发展为肝硬化最终演变成肝癌,早期肝癌发展到中晚期肝癌平均间隔时间为26个月,中晚期肝癌肿瘤体积约占肝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部分晚期肝癌患者已经不适用介入性治疗方法,例如:放疗、化疗。?加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升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是当前肝脏外科的工作重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目前很多中晚期肝癌患者经过治疗都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患者生存期得到有效延长。中晚期肝癌首选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肝切除手术、肝移植、二期切除、姑息性肝切除术等等,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中晚期肝癌应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法。
         一、中晚期肝癌应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法
         1.根治性肝切除手术,该手术适用于单发的且向外生长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肝脏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面积小于30%且周围有边界较为清晰的假包膜形成;多发性肝癌,肝癌结节数量小于三个且发生于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但癌结节的数量与位置并不是根治性肝切除手术的绝对适应症。


         2.姑息性肝切除术,适用于①多发性肝癌,癌结节数量为3-5个,范围超过肝脏面积的50%,可以进行多处局限性切除;②多发性肝癌,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没有明显的代偿性增大,肿瘤范围达肝脏50%以上;③肿瘤位置于在肝中央区,没有瘤肝组织代偿性增大,肿瘤范围达肝脏50%以上;④肝门部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性肝癌可进行切除手术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应该对肝门部淋巴结也进行清除;肝脏周围脏器受到肿瘤侵犯,例如: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应该连同被侵袭的脏器组织一并切除;
         3.二期手术切除,该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①严重肝硬化患者,在进行切除术后剩余的肝脏部分无法完成代偿功能患者。②巨大肝癌患者,切除后剩余的肝脏部分无法继续维持生命患者;③中央区域及肝门部肝癌,肿瘤位置邻近大血管患者;对于这些难以一期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先进行肝动脉结扎、肝动脉栓塞、肝门部静脉结扎或栓塞等治疗方法,待肿瘤体积缩小,剩余部分肝功能增强,患者病情好转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期切除手术。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治愈率,目前二期手术的治疗时间并无统一规定,一般需要1-2个月,因为过早进行二期切除手术,由于患者的肿瘤体积并无明显缩小,且患者肝功能尚未恢复,这时进行二期切除术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太晚进行手术,则存在肿瘤转移,复发的风险。二期切除手术应以最大限度保留肝脏组织为宜,对于已经发展至肝门部的肝癌,手术过程中应该做好血流阻断准备,避免术中发生大出血。
         4.肝癌移植手术的指征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标准,国际上常采用的标准为:多发性肿瘤数量小于三且直径不超过3厘米,单个肿瘤的直径不超过5厘米,没有血管浸润现象,没有肿瘤转移病灶。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高达数十万,若严格按照国际肝移植标准实施的话,很多肝癌患者会丧失治疗机会,因此实际上我国对于肝移植手术的指征标准相对于国际标准更宽泛一些。一般对于无法进行切除手术的多发性或大肝癌患者,如若没有出现血管浸润以及癌细胞转移,则可考虑作为肝移植治疗对象。对于已经出现明显血管浸润或癌细胞转移的患者,肝移植术是禁止实施的,目前我国肝移植技术已逐渐成熟,但供体器官短缺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限制肝移植技术发展的最大阻碍。
         二、总结
         针对中晚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效果最好,介入治疗能够最大程度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但目前仍然没有针对中晚期肝癌的特效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科学的选择,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疗效,并尽可能的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针对不同阶段肝癌的治疗方法,将是肝脏外科医生不断探寻的课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