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为什么要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一种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体内的技术,接种后的人体会获得抵抗某种与疫苗相似的病原免疫力。疫苗接种是通过免疫系统对外来的物质进行鉴别,进而实现抗体的筛查和制造,起到对抗病原的作用。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完全,抵抗力低,容易受到病原入侵而患病。所以,每年都需要按免疫程序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以此提高对于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减少儿童患病的风险。
二、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疫苗接种具有一定风险,儿童在疫苗接种后会因为个体差异产生不同反应。有些属于是普遍存在的正常反应,家长无需担心。例如低热、局部疼痛等。可以回家进行自行调理和照顾,通常在两到三天的时间内,不适症状即可消失。但少数儿童在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异常反应。是在疫苗的可靠性以及接种的操作规范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依然出现了机体的器官损伤或者组织功能损伤等,例如过敏性休克、紫癜等。
三、如何预防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预防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需要根据接种过程的实际需求以及接种儿童个体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是多种措施联合使用,将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降低到合理范围内。
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在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以前,要详细了解儿童的健康情况、既往史、过敏史以及服药史等,建立完善的儿童健康档案。既可根据档案的内容进行疫苗接种方案和疫苗类型的科学选择,又可将其作为参考资料进行留存。方便儿童下次疫苗接种使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有助于接种人员更加快速、便捷的评估儿童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营造良好的疫苗接种环境。
为了从根本上减少儿童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接种门诊要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疫苗接种环境,以此减少环境污染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切断外界细菌或者病毒等带来的不良反应。首先要设置专门的儿童接种室,将儿童和成人受种者区分开,减少室内的交叉感染,并且要对接种室的室内环境进行优化,装修风格等都要符合儿童的兴趣爱好。其次,接种室每天正式开门之前都要使用紫外线等对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同时要使用酒精等消毒剂对接种室内各种器械、用品乃至门把手等儿童可能接触到的地方进行清洁消毒。最后,要保持接种室内的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促进空气循环。
健康宣教。接种人员要在为儿童接种疫苗前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将疫苗接种的作用和意义明确告知家长。特别要讲明儿童疫苗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提高儿童家长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和照料。以便及时发现儿童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作出应对处理。
做好接种前准备工作。在儿童接种疫苗以前,首先要将接种所需的设备、药品等准备妥当,并且做好使用前的消毒工作,有序的摆放在工作台上,并且专人专用。其次,接种人员要在接种前做好个人的卫生清洁,并佩戴齐整医用防护物品等,减少与儿童的直接接触。最后,建立与儿童良好的关系。在开始接种前亲切的与儿童进行交谈,了解儿童的实际情绪状态,并且通过语言沟通和行为暗示等分散儿童的注意力,缓解其接种前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儿童的依从性。
接种后观察。接种人员在给儿童注射完疫苗以后,应该要求家长陪同儿童休息30分钟左右时间,无不良反应时可自行离开。如果儿童出现了接种后的高热或者休克等超敏反应,及时作出对症处理后送正规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对于预防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而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除了接种环境优化、准备工作落实、健康宣教以外,还应该嘱咐儿童在接种后注意休息,短时间内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接种位置不要沾水等。同时要告诫家长加强对儿童的照顾,如果发生轻微的发热或者精神不振等,可不做治疗,只需让儿童多休息、多喝开水即可,48-72小时会逐渐好转,如果不良反应持续加重则需要到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