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赵丹 姜洪媛 段竹秋 秦璐*
[导读]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科学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科学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科学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会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护理干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冠心病临床定义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病。在现有医疗坏境下,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最佳手段。在术后,还要接受长时间的护理,常规护理模式是门诊随访模式护理,但已不能满足当代患者的需求。科学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在院内院外都受到人性化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门诊随访模式护理,观察组采取科学护理模式,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科学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46岁,平均年龄为(61.031.25)岁;对照组男32例,女28岁,年龄最大69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为(58.632.0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1.2纳入标准:(1)我院接受的治疗病人;(2)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重大精神疾患者;(2)不积极配合本研究者。
1.3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门诊随访模式护理,观察组采取科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1.4观察指标和诊断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满意程度分为完全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完全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尤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随着近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发病率与致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往往要进行长时间的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2]。常规护理模式是门诊随访模式护理,但已不能满足当代患者的需求。科学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在院内院外都受到人性化护理,正在逐步受到患者的欢迎[3-5]。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门诊随访模式护理,观察组采取科学护理模式,探讨了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科学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尤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会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欧永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7,38(05):953-955.
         [2]马韬.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性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5):5-7.
         [3]周海英.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性治疗术前不同备皮方法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01):77-79.
         [4]周蕊.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9):255-256.
         [5]周鑫.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1):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