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赵燕燕
[导读] 探讨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在我院进行住院的患儿,共3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9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施以人文关怀护理,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文关怀;整体护理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于儿科的医疗质量提出了高要求,特别是对于儿科的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对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改变,从而在更大程度上确保患儿能够获得良好的健康水平,使其能够健康发育成长[1]。近年来伴随着护理人员意识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在儿科护理中多使用人文关怀模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2]。本文将探讨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在我院进行住院的患儿,共3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99例,男女各118例与81例,平均年龄为(7.5±1.9)岁;试验组199例,男女各120例与79例,平均年龄为(7.9±2.1)岁。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基本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自愿参加本研究且均获得家长的完全同意。排除标准:未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即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试验组患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1)创造良好的环境。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儿的需求与爱好在病房中张贴卡通图案,以便能够提升患儿的兴趣,缓解其恐惧等不良心理;确保室内拥有良好的温度、湿度与空气环境;同时护理人员可在病房内放置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与提示卡,以便增强家长的了解,从而能够配合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护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在病房内放置饮水机、小夜灯、储物柜等设备,以便能够为家长与患儿提供便利。(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认为护理能力的培训,以便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从而能够提升其人文关怀的护理水平。(3)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简要运用易懂、易接受的方式为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关于疾病的知识,从而能够增强其了解,努力满足实际需求,并使其获得较大的心理满足感。在讲解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儿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将将内容通过图片形式进行展示,以便能够提升患儿的兴趣。(4)舒适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患儿的舒适度,若患儿需要进行输液,则在静脉穿刺前需要为患儿外敷利多卡因软膏,以便能够有效的缓解穿刺疼痛;同时可采取拥抱、口服糖水、安抚奶嘴等方式,降低患儿的疼痛感;除此之外,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可为患儿播放动画片、讲娱乐故事等方式,对患儿的注意力进行转移,以便能够有效的缓解其疼痛感。(5)探视时间。为降低对患儿的不良影响,一般每日可探视2次,并且在探视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需要告知家长加强对患儿的鼓励,从而能够使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
1.5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情况,按照自制问卷进行评价,标准如下[3]:满意,家长完全接受护理方式与方案;基本满意,家长基本上接受护理方式与方案;不满意,家长无法接受护理方式与方案。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相比于其他人群的护理,对于儿童的护理具有更加特殊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照顾[4]。然而由于缺少技术条件,以往护理人员仅能够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然而通过观察可知,常规护理模式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改进与经验的不断积累,人文关怀护理模式逐渐成为临床中的常用模式。人文关怀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在较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提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从而能够使其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5]。在本研究中,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沟通中的人文关怀、舒适护理与探视时间等内容,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不仅能够有效的摆脱患儿不良心理,提升其积极配合程度,同时还能够提升患儿的舒适度,加强对患儿的保护,因而能够使其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儿科的整体护理质量。通过结果可知,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较高,提示人文关怀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作为临床中的首选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吴阿娟.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97-298.
[2]黄秀蓉.人文关怀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116-117.
[3]张时蓓.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2):257-258.
[4]李红,刘琼帆,赵曙光.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237-239.
[5]潘春菊.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3):657-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